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市场动态 > 正文

三峡库区水域牧场丰收 百万斤“有机鱼”将面市

2012/5/10 14:03:58 来源:中国新闻网

    (郭虹 赖普)以鱼净水、以鱼活水的三峡库区生态渔场建设初显成效。记者9日从重庆市有关方面获悉,长江三峡成库后首批水域牧场迎来丰收,上百万斤天然生态养殖的“三峡有机鱼”在5月中旬后逐步面市。

  作为中国第一大河,长江是中国淡水鱼类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三峡工程建成后,库区水流缓慢、自净能力较弱,为保护库区水环境,三峡库区在175米蓄水前全面禁止网箱养鱼,避免饲料沉积物等对水质造成污染。2010年初,随着最后一批三峡云阳水域网箱的拆除,三峡库区结束了长江网箱养鱼的历史。

  与此同时,三峡水库成库后的广阔水域为渔业发展提供了巨大空间,2004年国家发改委编制的《三峡库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提出,以保证库区水质为前提的情况下,可适度发展库区水产养殖。2008年,农业部与重庆市政府签订合作备忘录,把“长江流域(重庆段)和三峡库区渔业资源得到合理保护和开发”纳入其间。2010年,由重庆市属国企农投集团组建了重庆市三峡生态渔业发展有限公司,开展三峡库区水域牧场建设和湿地渔业发展试点示范,打造“三峡有机鱼”品牌。

  “经过科学考察,我们确定在三峡库区重庆段有25万亩水域适合建立水域牧场和湿地渔业。”重庆三峡生态渔业产业技术部部长任旺介绍,水域牧场是指科学投放鱼种,便于捕捞和生产管理,实施不施肥、不投饵的“零投喂”、“放牧式”、“环境友好型”养殖的大型养殖水域。该公司2010年底一期选点三峡库区忠县甘井河、龙滩河库汊中的3万亩水域进行水域牧场建设。

  据介绍,三峡库区内的水域牧场等天然生态渔场必须为不通航水域和非洄游鱼类产卵水域,并根据三峡库区鱼类种群资源及结构投放相应的鱼苗种类及数量,且人工放流的苗种须为长江原种生产的子一代。该水域牧场投放鱼苗以鲢、鳙、草鱼、青鱼等长江原生鱼类为主,并有长吻鮠、翘嘴红鲌、中华倒刺鲃等长江珍稀鱼类。

  “水域牧场采用零投喂的放牧式养殖,利用天然饵料自然生长,具备长江野生鱼的优良品质。”任旺介绍,经过三年生长,首批百万斤“三峡有机鱼”将在本月底陆续上市,每条鱼均有专门的防伪标签,价格将为同类人工养殖鱼的三至四倍。

  重庆市农委专业人士表示,水域牧场中的鱼类通过水体水生生物食物链消化吸收水体中氮、磷等富余有机物质,既保持了长江生物多样性,还保护了库区水质、生态安全和发展了优质高效生态渔业,有利于保护库区水域生态环境改善。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