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食品安全 > 正文

从“问题胶囊”再看食品安全 体制根源依然存在

2012/5/15 8:50:34 来源:中国经济网

  这三道防线如何筑牢

  ——从“问题胶囊”事件再看食品安全

  第一防线:

  让企业不得不成为确保食品安全的主力

  我国食品工业是一个充分竞争性的行业,占97%以上的民企、外企和台资企业,构成了这个市场的主体。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理事长孟素荷表示,市场是解决中国食品安全问题的主要力量,食品安全不是监管出来的,而是企业生产出来的。

  但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约有40多万家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其中获得生产许可证的仅为12万家左右。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张勇表示,门槛低、分布散、规模小的状况短期内难以完全改变,严重制约食品安全水平的提高。以生猪养殖为例,美国养猪户数仅有7万,我国则有6700多万;美国养殖规模在500头以上养殖户提供的生猪出栏量占全国的96.6%,我国养殖规模在500头以上养殖户提供的生猪出栏量仅占全国的31.5%;美国4家大型肉类企业所占市场份额超过90%,我国排名在前10位的企业所占份额不到10%。张勇表示,生产经营者规模偏小、数量庞大、高度分散,给食品安全监管带来了很大困难。

  因此,业内专家建议促进食品产业优化升级,扶持优质企业,淘汰劣质企业,大力发展农产品基地化生产、场区化养殖,夯实食品安全基础。据孟素荷介绍,目前很多大企业也在对上游的供应商进行非常大规模的认真梳理,比如双汇把原来的60个中间原料供应商减到了20个,这样其他几十个不负责任的企业就会在竞争当中没有饭吃。市场的力量是解决中国食品安全问题最主要的力量,一些企业家作为第一责任人的到位才是中国食品行业在安全问题上的真正到位。食品安全不是监管出来的,如果到监管层面发现问题,那已经为时已晚了。

  张勇表示,食品安全事件的频频发生,凸显了落实生产经营者主体责任的重要性。真正安全放心的食品,是生产加工出来的。因此,不仅要加强监管检测,更重要的是严格落实生产经营者主体责任。企业诚信、行业自律,这是食品安全的基石。

  鉴于食品安全事件多发的情势,相关行业也在积极探索如何通过加强行业自律来确保食品安全。日前,专注于食品安全行业的艺康集团在北京发起成立诚信自律联盟,旨在分享维护食品安全的经验,并致力推动行业内企业担负起食品安全的社会责任。

  第二防线:

  食品安全问题的体制根源依然存在

  本应包装药物、用于治病的药用胶囊,竟由工业明胶制成,涉嫌铬超标,危害人体健康。近日,共有15家企业的74批胶囊被检出铬超标,从“问题胶囊”事件到“甲醛白菜”、“含氯可乐”,有关食品药品安全的事件层出不穷,使得消费者信心下跌,暴露出我国食品行业难以回避的问题。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