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市场动态 > 正文

“引猪入泉” 百万头外调生猪平抑本地市场猪肉价格

2012/5/22 10:08:03 来源:泉州网

    泉州网-泉州晚报讯 (记者吕斯达)“本地养猪户的生猪出栏数尚不能满足我市居民的消费需求,在需求大于供给的情况下,猪价为何不淡定,而与国内市场的整体行情一起‘跌跌不休’”?近日,《出栏高峰已过——猪肉价格开始止跌回升》见报后,引发不少市民对猪肉价格的关注与讨论。

    据悉,泉州属于传统的“猪肉主销区”,本地养殖出栏的数量小于居民消费需求,但由于生猪收购户从临近地区如龙岩、三明等地“引猪入泉”,所以在周边县市生猪出栏数量供过于求、价格疲软不振的当前,本地市场也难以独自表现出“猪坚强”。

    年消费生猪将近300万头

    “省市级以上副食品基地年出栏生猪40多万头,占全市生猪消费量的15.8%。”市经贸委相关人士表示。

    “猪肉在泉州人的食谱中占很重要的比重,而且消费需求仍在逐年增长。”泉州市农产品经纪人协会秘书长黎连恒告诉记者,据统计,1980年全国肉类消费结构中猪肉占87.6%;到2008年猪肉仍占65.4%。虽然比重下降,但人均年消费量的绝对数还是增长了将近5公斤。

    “泉州现有常住人口800多万,年消费生猪300万头,相当于一个三口之家每年要吃掉一头肥猪。”泉州养猪行业同业公会相关人士告诉记者,其中,鲜肉是主导品种,占消费总量的90%以上,冷鲜肉、冻肉和肉加工品消费低于10%。

    猪肉自给率只有64%

    “折算起来,本地每年猪肉消费量大约30万吨,但自给率只有64%。”泉州市经贸委相关人士告诉记者。

    “说明本地的生猪是供不应求的,按道理来讲收购价应该相对稳定和坚挺。”在黎连恒看来,在属于生猪“卖方市场”的泉州,市场行情却也像“过山车”般波动,成为行业里难以摆脱的一个“魔咒”,这实在令人费解。

    100万头外调生猪平抑本地市场

    “泉州的生猪价格受到国内尤其是省内周边县市猪价走势的影响,当外围的猪价走低时,泉州本地的生猪收购价往往也会被外地流入的生猪拉低价格。”泉州养猪行业同业公会相关人士告诉记者,生猪属于流动的商品,与房地产等不动产不一样,在泉州房地产每平方米均价超过8000元的时候,三明可能还不到5000元,因为三明的商品房不能搬到泉州来卖;而当泉州的生猪价每斤8块钱而三明只要6块钱时,三明的生猪马上涌入泉州,并把两地的价格拉平。

    泉州市经贸委提供的信息也显示,每年有超过100万头生猪从邻近的龙岩、莆田、三明等地调运到泉州。

    “生猪收购价每斤只要有两三毛钱的差价,临近市场之间就会形成自然的供需流动。”永春生猪收购大户陈宝镇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一车生猪大约1万斤重,从龙岩、三明等地调运回来需要1000—1200元的运输成本,平均下来每斤运输成本1毛钱左右,加上生猪体重的消减等损耗,外地运猪到泉州的成本每斤不会超过2毛钱。而只要泉州与外地的生猪价差超过2毛钱,自然会有人从价格低的地方“引猪入泉”,赚取差价。

    “因为生猪异地调运的成本不高,且可以自由流通,所以本地市场的价格会因为外地生猪的调入而与国内市场行情趋于一致。”业内人士王志成分析。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