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食品安全 > 正文

中国在农村探索开展具有乡土特色的食品安全制度

2012/5/31 9:45:32 来源:新华网广西频道

“以前在村里办个酒宴,一家人要提前准备很多天,而且还常常出现各种问题。现在只要打个电话给农民厨师队,所有事情都由他们办完,既省心又能保证安全。”广西田东县林逢镇英和村村民刘明的儿子正逢满月,在农民厨师队的帮助下,他置办了热热闹闹的20多桌酒宴。

在中国广大农村地区,红白喜事要集体聚餐是传统风俗。

广西百色市食品药品检验所所长覃忠于说,由于村民一直按照自己的民族习俗进行饮食,缺乏相应的卫生知识,群体性食物中毒及食源性疾病时有发生,对村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很大的威胁。

覃忠于认为,目前,在中国大部分农村地区,由于食品安全监管点多、面广、线长,监管力量不足,可能造成的监管缺位已成为监管部门面临的最大难题。

为化解这个难题,作为中国农业大省(区)的广西,率先开始在农村推行50人以上聚餐报告指导制度。村民置办50人以上的聚餐前,需要把菜单先交给村党支书或者村里成立的“红白喜事理事会”,然后请食品安全工作站的负责人审核,并根据科学的食品知识对菜单进行把关。此外,聚餐还必须聘请经过培训合格的厨师。

在田东县林逢镇,记者就遇到了这样一支培训合格的厨师队。今年55岁的黄福贤,是这支名叫“河街厨师服务队”的队长。黄福贤说,他从小就跟着父亲学做菜,在厨师服务队成立前,他就一直帮村民置办酒宴。“我是一个地道的‘土厨师’,以前关于食品安全啥都不懂。”

2011年3月,在当地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指导下,黄福贤和同村的其他9个人组建了河街厨师服务队,通过培训和健康体检,他们开始持证上岗。

厨师服务队有帐篷以及各种厨具、餐具、运输工具等聚餐设备,可以为村聚餐进行“一条龙”服务,如今已成为村里办酒宴必不可少的一道风景。

“别看培训只有一年两次,但对我们影响很大。”黄福贤说,以前大家对于聚餐卫生完全没概念,有时甚至把餐桌摆在了猪圈旁边,培训后知道了刀具案板要生熟分开、怎样挑选合格菜品,如何选址聚餐点等等。

不多久,一桌桌丰盛的美食开始呈现,白切鸡、叉烧肉、排骨炖冬瓜、红烧肉肠……浓郁的菜香扑鼻而来。黄福贤在一旁对菜品进行抽样保留。黄福贤说,按照要求,所有的原材料、做好的菜都要抽样保留24个小时,以备突发状况时能找到源头。

如今,农村50人以上集体聚餐报告指导制度已在广西全面铺开。自治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统计显示,广西县、乡(镇)、行政村推行率分别达到100%、99%和85%,并且未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与此同时,在江西、安徽、湖南等多个省区的农村地区也在推广实施此项制度。

广西百色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杨伟说,通过这项制度的实施,如今在农村地区形成了良好的农村食品安全宣传辐射效应,公众的饮食安全意识得到了提高,营造出了人人关注食品安全的良好氛围。(程群)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