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财经报道 > 正文

广东生鱼苗因种质退化致成活率下降

2012/6/8 10:33:22 来源:南方农村报

    近日,记者了解到,在广东生鱼主养区顺德,近年来,生鱼苗发病严重,成活率低。而今年,这一情况尤为严重,成活率不到七成。同样的,也有网友报料,最近珠三角一带生鱼8-9朝规格的鱼苗出现大面积死亡。有关专家称,广东生鱼繁殖不进行保种选育,种质退化严重,是逐年病害加剧的罪魁祸首。

  “往年这个时候生鱼苗也会发病,但是今年情况特别严重。”广州市海维饲料有限公司区域经理李胜锋介绍,生鱼苗的成活率逐年下降,今年生鱼苗的成活率平均达两成半左右,有些地方甚至只有一成半。而佛山市顺德区润闻贸易有限公司销售经理韩勇超也反映,往年生鱼朝苗(8-9朝规格)成活率可达80%以上,今年也仅为60-70%。

  据了解,生鱼苗发病的症状主要表现为肠胃出血,肝胆肿大、出血,感染以车轮虫为主的寄生虫等,但是,今年还出现了一种新的病状,即鱼苗黑身、打转,病鱼检测无虫害感染,发病2-3天后快速死亡。

  “投5-6万尾鱼苗,一下子就死了2-3万。”今年生鱼苗紧缺,目前水花价格已达600-700元/万尾,朝苗价格达0.6元/尾,眼看着真金白银买回来的苗种一下子死了一半,养殖户们很是着急,急于寻求解决的办法。

  “天气不稳定,高温骤雨,鱼苗抗应激能力差,容易引发病害。”李胜锋介绍,养殖水源越来越差也是导致病害的原因。

  同时,韩勇超表示,因看好今年生鱼鱼价,不少养殖户为赶早出鱼,在苗种期间就加大饲料投喂量,这是导致今年病害更加严重的主要原因。

  “减少饲料投喂量”是他们一致给出的解决方法,“急于求成,只会加剧病情,一旦发现出现病鱼,要及时减料或停料。”同时,也要注意提前调水、杀虫,使用一些护肝的保健药物,以增加鱼苗机体抗病力。“这种情况在鱼苗长到3-4尾/斤规格的时候会有所好转。”韩勇超告诉记者。

  然而,对于生鱼苗发病率逐年上升、成活率逐年下降的情况,华南农业大学水产养殖系教授邹记兴表示,主要还是因生鱼种质退化严重所致。据了解,目前广东养殖的生鱼是以乌鳢(俗称“湖南种”)为父本和斑鳢(俗称“香港种”)为母本杂交而得。“但是,哪怕是一些比较大型的鱼苗场,也是当年的亲本用完就淘汰,来年再继续购买。”邹记兴认为,这种不进行保种选育的做法是导致生鱼种质退化的主要原因。

  “珠三角寸土寸金,保种选育需要的土地资源较多,成本上难以支撑。”有鱼苗场老板表示,不是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而是确实资金上难以支撑。尽管如此,业内还是呼吁,为了生鱼的可持续发展,保护好生鱼的种质资源迫在眉睫。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