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食品安全 > 正文

杨梅喷膨大剂系谣言 谣言伤民值得反思(2)

2012/6/15 10:52:51 来源:北京晚报

    梅农坦言

  “杨梅小而甜 何需膨大剂”

  11日,记者赶赴余姚市杨梅主产区丈亭镇调查。60出头的老梅农任国大有近百亩杨梅树,对喷洒膨大剂的说法,他表示可笑:“种了30多年杨梅,从没听过用膨大剂的。我们这里的杨梅以小而甜出名,膨大了反而不好卖了。”

  当地梅农说,他们的杨梅以往不愁销路,多是企业采购用于端午节送礼,他们对质量很看重。“今年来了这么一个谣言,让我们很受伤。已经有一些客户打电话问情况,我都不知道怎么解释。要是销不出去,整年就白忙乎了,而且余姚杨梅的牌子也被抹黑了。我们真是有苦难言。”杨梅种植大户胡海林说。

  造谣者致歉

  承认不负责任凭空想象发微博

  余姚警方经数日侦查,找到了博主。记者再赴余姚,与其进行了对话。

  余姚男子刘某表示,几天前他吃到父母从市场购买的杨梅,发现个头比往年大,且摆放一夜没有腐烂,怀疑杨梅被喷洒了药水。于是他上网以“水果、增大”等关键词进行搜索,看到新闻报道中膨大剂有类似的功效,便认为梅农对杨梅也下了“毒手”。于是他发布了这样一条微博,希望引来关注。刘某说:“这些内容我完全是凭空想象的,连商贩也没问一句,但心里认为这些杨梅一定有问题。”

  “我后来实地去梅园看了,发现本地杨梅还没熟,就知道自己错了。我为我不负责任的做法道歉。”刘某说他没有意识到一条微博会有这么大的影响。“我真的很后悔,自己脑袋一拍就发布了不负责任的微博。希望其他网民以我为鉴。”

  余姚警方表示,其行为触犯《治安管理处罚法》,将按规定进行处理。

  新闻快评

  “谣言起农民伤”值得反思

  因谣言导致农民遭受巨大损失的事情已经发生过多起,去年有“毒香蕉”、“膨大剂西瓜”,而这次“躺着中枪”的是浙江的杨梅。“谣言起农民伤”一再出现,值得反思。

  余姚农林部门表示,事件已经对品牌和梅农造成了损害。“谣言的威力太大了,尤其在公众普遍忧虑食品安全的现状下,子虚乌有的事情被传播几遍以后,大家就可能信以为真。这样的谣言会加深公众的恐慌,不利于食品领域信心的重建。”浙江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杨建华说。

  “转发即态度”,网络时代,谣言、传言的威力被放大,需要每个人管好自己的鼠标。部分网民怀着“宁可信其有”的心理转发和评论微博。杨建华说,网民的态度一方面反映出人们的焦虑心理,同时也说明食品安全知识普及不到位。“膨大剂其实早就被炒作过,也被证明无害。”

  黄国洋表示,现在许多人和媒体有监督农产品安全的意识,但存在大胆假设有余、小心求证不足的情况,造成社会恐慌、产业受损、农民遭殃。“谣言起农民伤”背后,是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方面的缺失和由此造成的“食品不安全幻象”。治本的办法是建立一个强有力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