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市场动态 > 正文

谁在左右山东金乡大蒜贸易市场行情?

2012/7/9 10:18:22 来源:猪价格网

  盛夏时节,热浪灼人。有大蒜华尔街之称的山东金乡县,直到下午5点,山禄国际大蒜交易市场内才渐渐热闹起来。不过,在太阳下苦熬了大半天的蒜农和蒜商却高兴不起来。一番讨价还价之后,只剩下满脸的失望。大多数蒜农和蒜商仍在观望。虽然一个月前,蒜价从每斤1.3元飙升到了4.2元,但谁也没有想到,接踵而至的却是价格大幅回落,交易近乎停滞。

  再过十几天,大蒜进入冷库储存的大幕即将拉开,目前仍不明朗的价格走势也将见分晓。但无论如何,暴涨或者暴跌,都不是蒜农和蒜商所期望的结果。

  单打独斗,蒜农缺乏价格话语权

  2011年,蒜价一直低位运行,但这并没有让种了30余年大蒜的金乡人退缩。

  在鱼山镇小李楼村,褚衍礼和往年一样,把自家的四亩地全部种上了大蒜。村里其他村民,也很少有人因去年赔了钱而少种或不种。“不管价钱高低,该怎么种还是怎么种,这么多年了,种蒜是天经地义的事,这就好比过去种粮一样。”

  拥有60多万人口的金乡县,是名副其实的大蒜之乡。说几乎所有农民都在种大蒜,一点都不夸张。无论是行情好还是行情差,全县近90万亩的耕地中,大蒜的种植面积常年稳定在65万亩左右。

  “主要还是一家一户分散种植,纯粹的基地化生产面积只有1000亩左右,公司或基地加农户的形式也有一部分,但所占的比重并不是很大。”与大蒜生产“深交”多年,金乡县农业局经作站站长王乃建坦言,就目前的情况看,大蒜生产的规模化和组织化程度依然偏低。

  在王乃建看来,这是因为与其他农作物“三分种七分管”的生产模式相比,大蒜生产具有劳动密集的特点,要想有好收成必须“七分种三分管”,种植和收获环节都要投入大量劳动力,而且种植风险也要比其他作物大,因此很多蒜农都不敢投入大量资金进行规模经营。

  规模化和组织化的欠缺,使得“单打独斗”的蒜农们在整个大蒜产业链条中,成为了最弱势的一个群体。在复杂多变的市场面前,由于缺乏左右大蒜价格的话语权,蒜农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非常弱,无论是暴涨或者暴跌,他们都注定要成为最大的受害者。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