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食品安全 > 正文

“一考”难把食品安全关

2012/10/16 7:55:36 来源:广州日报

  近日,许多在杭知名食品生产企业法人代表参加了一个名为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知识的考试。考试是杭州市质监局组织的,它规定,如果两次没有通过,企业就将被暂停核发生产许可证,这意味着企业必须停产停工。

  很显然,通过考试的方式“逼迫”企业管理人员熟悉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知识,严格自律,自觉从源头把好“舌尖上”的安全,无疑是有益的。但看问题要一分为二,窃认为,“一考”意义有限,并不能有效把关食品质量安全。理由有三:

  其一,“地沟油”、“毒胶囊”、“改日期牛奶”等食品安全是事关老百姓切身利益的大事,然而,此类事件却频频发生,说到底,并非是企业主不熟稔法律常识,而是在利益的诱惑下,有些人明知故犯,铤而走险。像这类企业,食品安全法律考试就是对牛弹琴,毫无作用。

  其二,重审批、轻监管,监管部门多头管理,违法成本低等现象的存在,才是成为食品安全问题屡禁不绝的“罪魁祸首”。

  其三,在食品安全领域,食品安全法规尚有“空白地带”,食品生产标准还很模糊,也是食品安全频发的主要原因之一。这是因为,有些食品安全标准被一些行业或大企业绑架,安全标准过低,甚至出现“倒退”;再就是一些法律规定、标准规范过于陈旧、老化,远远不能适应当前食品安全监管与约束的新形势。

  所以,解决食品安全问题,正如有关专家所言——一方面要通过严格立法,利用“刚性约束”避免企业“钻空子”,另一方面,要让企业流淌“道德的血液”,除了让企业自省、自律外,更需要借助严格执法,加大对违法企业惩处力度来加强警示效应。此外,还要注重发挥媒体、公众、第三方研究机构的监督作用,形成全社会的监管合力,让“害群之马”无处藏身。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