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食品安全 > 正文

禽蛋专家:从未见过“假鸡蛋” 人为造假代价高

2012/11/14 19:23:11 来源:中国经济网

    近日,河南洛阳和黑龙江哈尔滨等地曝出煮不熟的’假鸡蛋’, 东北农大食品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迟玉杰在接受中国经济网记者采访时表示,到目前为止,她接受的各种检测的鸡蛋从未出现过一个’假鸡蛋’,多数是变质鸡蛋。’人造鸡蛋的成本很高,没有存在的意义。而且我做禽蛋研究这么多年,从未见过假鸡蛋。’

  迟玉杰分析, 出现’假鸡蛋’有几方面原因。一是不正确的保存。’像在哈尔滨温度比较低的地区,把鸡蛋放在不保温的阳台,鸡蛋受冻就会凝固,食用时就和正常的鸡蛋不同。’二是饲料的影响,’饲料中的营养不均衡,可能导致蛋黄和蛋白的成分比不均,形成异常蛋,但不影响食用。’三是消费者缺乏常识,对食品安全的不信任感造成过度恐慌。’我之前见过有个消费者说,他买的鸡蛋蒸鸡蛋羹会散汤,无法凝固,他就怀疑是鸡蛋出问题。实际上是由于鸡蛋在冰箱中保存时间过长,鸡蛋过期,加之吸收了冰箱的潮气,水分增多导致的。’

  迟玉杰认为,社会上出现的’假鸡蛋’传闻,或是有机构称可以制作假鸡蛋,属于炒作;或是不法机构为骗取培训费的一种噱头。’假鸡蛋的制作成本是很高的,完全没有存在的意义。’

  迟玉杰提示消费者,购买鸡蛋时可以通过一弹、二看的方法来挑选。弹,即用手指轻弹蛋壳,发出有空的声音即为新鲜鸡蛋。看,新鲜的鸡蛋壳外有一层光滑的保护膜,比较光亮。

  在鸡蛋的保存上,迟玉杰建议,鸡蛋应在干燥的室温下保存,不宜冷冻,放进冰箱也会影响鸡蛋的保质。在食用时,要注意鸡蛋的保质期,’正常存放,鸡蛋的保质期在一个月左右,过保质期的蛋就会散黄,尽量不要食用。’

  迟玉杰认为,’假鸡蛋’事件的出现,根本还是由于诚信问题引发的。她建议,企业要本着良心和责任心生产好产品,政府加强监管,而行业专家和媒体也要做好相关科普知识的宣传,正确引导百姓,让百姓真正放心消费。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