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产业经济 > 正文

嘉兴蔬菜批发市场“追溯系统”为何难以全面推行?

2012/12/6 17:18:20 来源:浙江在线
  从2006年起,嘉兴蔬菜批发市场投入巨资,加快信息化建设,希望有效解决蔬菜流通领域溯源难、去向查证难等问题。但尴尬的是,在实际推行追溯系统时,本地蔬菜区和外地蔬菜区刷卡交易却是“冰火两重天”。
  12月5日上午,记者在嘉兴蔬菜批发市场看到,各个交易区,装满各类蔬菜的车辆不时进出。相关统计显示,这段时间每天交易量达2000多吨,而去年该市场总交易量突破100万吨,总交易额达36亿元。
  在市场的蔬菜追溯管理办公室,工作人员不时点点鼠标,盯着显示屏,蔬菜交易品种和时间、价格、货主、买主、金额等一目了然。“这些都是本地菜交易情况,并适时更新。”一位工作人员说,昨天一天成交就达9327笔,有了这些信息,就可以轻松知道蔬菜从哪里进来的、卖给了谁等情况。以经营户张加华为例,从昨天凌晨到上午10时许,他已成功刷卡交易31笔,每笔的信息记录十分清楚。
  “买菜的人一旦发现什么问题,可以马上进行追溯,查到谁卖的菜。”刷卡交易的好处,在嘉兴蔬菜批发市场负责人看来,得益于市场蔬菜追溯系统建设。据了解,从2006年底,该市场投入800多万元在全省率先推行IC卡电子统一结算,实现电子信息化管理,由原来简单的“钱货两讫交易模式”改为交易自动化,受到了菜农和客商们的欢迎。在之后2年,又投入200多万元建立IC卡收费管理系统等。而2010至2012年,又投入1150多万元用于追溯系统建设。为推动此项工作,市场方还进行了广泛宣传及培训等。
  按理说,有了市场追溯系统,就可以实现来源可追溯、去向可查证、责任可追究,但记者采访发现,在实际操作中,却卡了壳。该市场负责人告诉记者,本地蔬菜区已实现追溯目标,但外来蔬菜区的追溯系统至今尚未真正利用起来。
  据了解,到目前,市场共办理IC卡6万多张,平均每天刷卡近1万笔,而这基本上都是本地蔬菜区的刷卡记录,外地蔬菜区刷卡记录几乎为零。在本地蔬菜交易区,经营户都拿着IC卡进行交易,一位经营户的观点颇有代表性:“我们做的都是小生意,刷卡连零头也算进来了,一年下来还是一笔不小的收入,而且操作起来也比较方便。”
  那么,外地蔬菜区的经营户为何对追溯系统不“感冒”?原因出在哪?记者采访了多名经营户,试图找到答案。在市场内,坐在挂着山东牌照的货车旁,忙着销售洋葱的经营户姚金水说:“用IC卡交易好倒好,但麻烦、搞不好,按错了,更让人头疼。”让他担忧的是,一旦用了IC卡交易,价格等信息十分公开,这可能会带来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从事蔬菜批发达18年的经营户谢成明说:“还是传统的交易方式方便,那先进的玩意我们不会弄,我们做生意只要简单、实用就行。”一些经营户坦言,一旦用了IC卡交易,客户买菜几分几角也少不了,他们心里不乐意。不仅如此,一旦忙的时候,刷卡交易还要排队,这大大影响了他们的成交量。
  该市场负责人说,外地蔬菜占了整个市场交易量的70%左右,刷卡交易后信息更透明,外地蔬菜区的经营户对实际交易量、进货渠道及销售去向等涉及的商业秘密也有顾虑。“我们为此做了大量工作,但阻力很大。”该负责人颇感无奈。
  不过,值得欣慰的是,蔬菜追溯系统还是受到了一些年轻经营户的追捧。在嘉兴蔬菜批发交易市场从事蔬菜批发的山东籍经营户孙中红说,刚开始他也有各种顾虑,但如今基本上都采用刷卡交易,“不用现金交易,挺方便,也不担心收到假钱。”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