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食品安全 > 正文

识破超市潜规则:便宜未必有好货 新鲜食品躲后排

2012/12/7 19:02:31 来源:南方日报

  超市对城市人的生活已经必不可少,衣食住行很多方面需要用到的东西在大型超市都可以一次解决。对不少人来说,逛超市已经成为每周必备的节目,囤货、购物、比价也颇有乐趣。

  然而,最近有网帖热传“超市货架上的潜规则”,指出超市巧妙利用消费心理和市场营销手段,给消费者制造出一些小陷阱。尽管这些潜规则并未真正伤害到消费者的利益,还不至于让人上当受骗,但一不留神可能还是会吃点儿小亏。

  识破特价障眼法 便宜未必有好货

  对于懂得精打细算的市民来说,在超市里淘特价货显然更对得起自己的钱包。不过,对于超市来说,特价背后也有着一些显而易见的潜规则,市民在贪便宜货的同时可别忘了擦亮眼睛。 

  以前,就曾有媒体报道,部分特价产品其实并不特价,实际上是将产品价格标高之后再以降价的名义促销,借此吸引消费者的眼球,让消费者错以为自己占了便宜。

  不过,记者在壹加壹、百佳等超市走访,并没有发现这种现象。以纸巾、牙膏等经常促销的产品为例,价格确实要比平时略为便宜。有个别产品价格略有增加,则是因为还搭售了其他商品。比如,在超市销售的黑人牙膏赠送水杯时,价格要比单纯购买牙膏略贵一些。

  有消费者表示,经过衡量,仍然觉得搭赠了水杯的产品更为划算。

  价格的潜规则不经过细致对比难以发现,但也有一些只要略为注意就能发现的规则。在打上特价标签的产品中,不少产品已经接近临界期——如果不赶紧卖掉,很快就将过期。

  市民小李说:“有一次我打算买口香糖,有两三款打了特价,价格比旁边的要便宜一块多。我看了日期,发现打特价的是年初生产的,没有打特价的则是刚刚上市不久的。”

  其实,这种现象在促销中是比较普遍的。

  低价商品藏死角 蹲下来或许有惊喜

  这段时间天气湿冷,流感高发,市民张先生不幸中招后,自行到药店买感冒药治疗。在华柏路上的一家药店转了一圈,张先生没有找到自己平时用惯的感冒药。店员过来询问了症状,向他推荐了一款比普通感冒药大约贵一倍的新药。正在这时,张先生突然发现,常用的几种低价感冒药放在同一个货架的最底层,不蹲下来看或者不够留心,还真的很难找到。

  不少人在超市或开架式商店购物都遇到过这种情况——低价的、常见的商品被放在不容易发现的位置,甚至货架的死角处。显眼的地方,经常放着新产品或者处在推广期的产品。它们通常包装更加精美,价格在同类产品中相对也比较贵。

  一些超市则把畅销商品摆放在必须深入卖场才能找到的地方,引导消费者逛得更久,以期途中顺带购买其他计划外的商品。有网友调侃说:“必需品总是放在超市的最深处,不管买什么,最好都要把超市逛个遍。”

  新鲜食品躲后排 看清生产日期有好处

  不少精明的消费者都养成了购买包装食品先看生产日期的习惯,但如果对比几件同类商品的生产日期,就会发现另一条超市潜规则。

  市民马小姐在超市买牛奶就遇到这样的事情:她在某超市货架上顺手拿起最前面的一盒牛奶,发现是两个星期之前生产的,后面的一盒则是一个星期前生产的。再往货架里找一找,她找到了生产日期离现在更近的牛奶。

  盒装牛奶的保质期一般在3个月到半年,消费者总是希望能买到更新鲜的牛奶,超市则希望将存货先卖出去。于是就有了传说中“食品新鲜有先后”的超市货物摆放规律,越是新鲜的商品越放在里面。不仅是牛奶,冰柜的冷冻食品和肉制品,还有寿司、面制品、豆制品等,甚至超市熟食档出售的熟食、面点等,都可能遵循这条规则。

  值得注意的是,购买特价食品时,消费者千万要注意生产日期。否则,一不留神就可能买到当天过期或者即将过期的东西。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