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食品安全 > 正文

食品早产乱象背后是监管难产

2012/12/28 9:09:01 来源:信息时报

  北京禧宝露饮料公司代加工的饮料被曝存在“早产”现象。12月21日这天,两名记者以包装工身份进入禧宝露公司,当天,该厂灌装线上生产的三元核桃花生乳,生产日期显示为2013年1月1日、2日,“早产”最长达13天。

  今年初,三元特品鲜牛奶被曝生产“早产奶”,生产日期提前两天。此次三元核桃花生乳“早产”最长竟达13天。两次“早产”事件中,商标持有人均为北京三元食品公司。这说明,企业在被曝光之后不仅不整改,反而变本加厉。

  事实上,在食品行业,有过“早产”行为的绝不止三元一家企业,蒙牛、光明、均瑶、和其正等许多知名产品都曾因“早产”事件被媒体曝光。当“早产”成为一种行业潜规则时,依靠媒体监督的力量显得十分有限。而且被曝光之后,企业依然我行我素,公众不禁要问监管何在。倘若监管部门充分行使职责,不说假冒伪劣产品会销声匿迹,至少“早产”食品不会大行其道。食品“早产”的背后恰恰是监管“难产”。

  在遏制“早产”食品方面,我国早已有相关法规约束。《食品标识管理规定》明确,伪造或者虚假标注食品生产日期和保质期的,责令限期改正,处以5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造成后果的,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进行处罚。《食品安全法》规定,货值金额一万元以上的,并处货值金额五倍以上十倍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许可证。既然有法规可循,“早产”食品却频频出现,只能从一个侧面折射出监管的形同虚设。

  监管历来是个沉重的话题,各地监管部门举不胜举,然而面对食品安全乱象,有哪家部门敢站出来说一声问心无愧?食品安全无小事,也许偶尔享用一两次“早产”食品危害不大,但生产日期成为企业可随意标注的常态时,监管部门无论如何逃脱不了责任。三元核桃花生乳每天可包装十万罐,而这只是媒体曝光的冰山一角。更多“早产”食品严重威胁着公众的健康,也是对监管“难产”最好的证明。

  面对形形色色的“早产”食品,除了加大监管力度,还需建立追责机制,对监管不力者严惩。此外,有必要修改现行的法规,加大惩处、执行力度,对情节严重、屡教不改者罚至倾家荡产。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