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食品安全 > 正文

上海市民最担心食品问题是出售病死肉及食物中毒

2013/2/6 8:52:01 来源:解放日报

力争成为全国食品安全城市的上海去年创下两项“最低”纪录:集体性食物中毒发生率为0.63例/10万人口,为有相关统计历史以来最低;获证食品生产企业1834家,为近五年最少。两项纪录反映出上海调整升级食品产业的决心和优化食品环境的努力,这是市食安办昨天发布的《2012年上海市食品安全状况报告(白皮书)》所披露的。白皮书还显示,由于食品安全总体水平稳步提高,2012年有87.7%的市民对上海食品安全状况表示认同,“认同率”比2011年高出1.4个百分点。

市民对餐桌的“底气”来自政府部门对食品违法行为的“高压管控”。据市食安办统计,2012年上海各食品监管部门共监督抽检各类食品样品15.04万件,同比增长176%。目前本市食品年抽检数已达8件/千人,密度高出汉堡、伦敦、纽约等国际城市3件/千人的平均水平。除了日常监管,食监部门还就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对食品开展监测,全市现有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点150个,同比增加30.4%,监测范围已覆盖农产品批发市场、超市配送中心等85%的食品供应渠道,对粮食、植物油、蔬菜、畜禽肉等12大类食品202个项目进行每月监测。去年全市共有23.8万项次食品接受了监测,总体合格率达93%。  对食品安全问题有深入认知,才能理性对待。据国家统计局上海调查总队调查,自2011年起,上海市民食品安全知晓率已连续两年超过80分。目前,上海市民最担心的食品问题是“出售病死牲畜肉”、“食物中毒”和“蔬菜中农药残留”,最希望了解的食品知识是“食品营养”、“食品质量鉴别”和“食品添加剂”。 (下转第4版)(上接第1版)认知程度加深,还唤起了社会参与监督食品问题的积极性。统计显示,去年上海各食监部门共接到食品类投(申)诉、举报和咨询5.26万件,同比增加1.9倍。目前愿意参与食品安全工作的市民占到了八成,他们建议食品安全监管当务之急是“加强监督执法”、“严厉查处违法者”和“提高企业自律和诚信”。

谈成果的同时,白皮书也直面问题。据悉,由于资源、环境的约束,去年上海市民消耗的农产品有七成来自外省市,而上海口岸进口的食品总量同比也增长了24.9%,因此上海已成为一座名副其实的食品 “流通城”。截至2012年底,本市累计发放的食品流通许可证分别是餐饮服务许可证的2.1倍、食品生产许可证的40.7倍,全市从事食品流通经营的主体已达12.2万户,这造成食品产业链的外移和拉长,增加了追溯监管的难度,让道德缺失的生产经营者有空子可钻。仅去年,全市就注销或吊销各类食品生产经营企业证照1.7万张,同比增加138%。公安部门还侦破危害食品安全的犯罪案件143起,同比增加79%,抓获犯罪嫌疑人215人,同比增加19.4%。

吹散产业链过长造成的食品问题“迷雾”,要改变“脚痛医脚”的传统监管模式,从源头开始治理。白皮书透露,目前本市食品安全信息追溯系统已经覆盖猪肉、蔬菜、水产品、牛肉、粮食等多种主要食品,最成熟的猪肉流通安全信息追溯系统已经进入全市94家标准化菜市场和934家标准化超市,另有341家、200家和104家标准化菜市场设有牛肉、水产品和粮食追溯系统,凭相应的购物凭证就能查找食品的来源。

此外,市食安办还起草了《上海市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若干意见》等制度,打造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的信用信息公共服务平台,该平台现已覆盖粮食、肉制品、蔬菜、乳制品、食用油、淡水鱼等6大类食品生产经营企业(法人)的信息,从田头到餐桌如有一环失信,相关企业和负责人将被追究责任,违法情节恶劣的将向大众曝光。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