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产业经济 > 正文

“奶粉荒”还是“奶粉慌”?

2013/2/7 11:01:11 来源:解放日报

杨群

周围一些当妈的朋友,最近有点发急,娃儿的口粮“告急”――澳大利亚、新西兰、荷兰、德国,还有我国的澳门、香港等地,先后不堪“中国式奶粉代购”的惊扰,推出各种“逐客令”。这下子,一直依赖境外亲友邮寄或网络代购等的妈妈们直面“奶粉荒”。

近年来,在法律法规的灰色地带,“中国式代购”快速滋长,代购洋奶粉堪称个中的“刚需”,孩子的事情马虎不得。但最近这“刚需”遭遇了最严峻挑战,从各地的限购令来看,是实在吃不消强劲的购买力,有生意也不想做了。

其实,在许多欧美发达国家,本来几乎不可能出现“奶粉荒”,这些国家长期处于低生育率水平,而本地6个月以下孩子的纯母乳喂养率又很高。现代化的奶粉生产线,应对有限的市场需求绰绰有余,多一些来自海外的采购量,倒不失为奶粉产业赚钱的好机会。但是,多出来的这部分需求,成箱成箱购买,常把货架扫空,令当地市场招架不住。

海外代购奶粉现象如此普遍,其中存在部分合理性。说到底,境外多地货架上的“奶粉荒”,源头是中国内地父母们心头的“奶粉慌”。可怜天下父母心,不应苛责这些爸妈对孩子食品质量的紧张。

家长们为什么“慌”?最重要的是担忧境内生产的奶粉质量安全,三聚氰胺等安全危机事件令消费者对国产奶粉信心一再打折,加上口口相传同一品牌奶粉在各地市场有不同版本的配方,生活条件略为优越的家庭,原本就偏好洋品牌,如今更升级为对原装进口,甚至亲自在境外购买的执着,认为只有这样质量才有保障。所以,要缓解代购大军现象,提升国产奶粉质量是当务之急。奶粉产业和政府管理部门应该舍得投入成本、时间,让国产奶粉的名声随其质量的改善重新树立起来。

值得关注的是,消费者舍近求远买奶粉,也有价格上的考虑。相同品牌、相同品种的奶粉,在中国内地市场售价高于欧美,不少人误解这是因为关税高,其实近年来海关针对奶粉的关税经多次下调并不高,真正导致价格“内高外低”的原因,一是一些洋品牌定价策略上对中国市场的歧视;二是婴幼儿奶粉一直在欧美等国是政府重点补贴对象,降低了实际售价;三是欧元、美元汇率持续走低,使得在欧美买奶粉比国内更划算。针对价格这一点,政府部门也该有所作为,涉及民生关键,该不该适当补贴,怎么补贴,都可以研究。

此外,有些中国家长的“心病”,也要设法因势利导。应该看到,家长们的“奶粉慌”也有误解的因素,需要更多公开、透明的解释。奶粉和许多社会热点话题一样,透明度越高,民众的恐惧度就越低。比如,与其追求洋奶粉,母乳喂养是否更好?再如,“内地版”、“欧美版”、“港版”品牌奶粉到底有多大区别,区别在哪里,能否与企业沟通,向消费者透明化地解释,以免以讹传讹。这样,才能慢慢缓解“奶粉荒”。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