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食品安全 > 正文

“一条枪插到底”才能命中食品安全靶心

2013/3/8 7:33:47 来源:燕赵晚报

温家宝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食品药品安全是人们关注的突出问题,严格从生产源头到消费的全程监管。这两天浙江省海宁市华丰村党委书记朱张金代表的房间变成了“食品安全演示小课堂”。“报告切中要害,说到了老百姓心坎上。”听了报告,朱张金的食品安全宣传劲头更大了。

实验

10颗花生米染黑整杯水

6日上午,全国人大浙江团进行小组审议。讨论中,全国人大代表、海宁市华丰村书记朱张金打开包,拿出了一袋花生米。

他数了10颗,扔进会场的玻璃杯里,用冷水一冲,短短几秒钟,整杯水都变成了黑色。

朱张金说,这就是一些酒店宾馆里,售价高达160元一斤的所谓健康黑皮花生。

满座哗然。一场关于食品安全的激烈讨论就此展开。

朱张金用花生米泡出的黑水,在参加讨论的代表们之间传递。会场上,不时发出“啧啧啧”的惊叹声,还有代表感慨,这种花生米自己曾经吃过,没想到竟是如此可怕。

朱张金说,这些花生米,原本就是普通花生,不法商人使用的违禁添加剂中,包含对人体有害的染色剂和重金属成分,朱张金将这种添加剂称为“毒品添加剂”。

就在黑水传递的过程中,朱张金又掏出几包鸡蛋精,“这个更坏,价格600元一斤,一吨鸡饲料中只要添加40元的分量,就能让所有的鸡生出来的鸡蛋都变黄,变成笨鸡蛋的成色。这玩意另一个效果是,鸡吃了每天都生蛋,全年无休。”

朱张金又拿出两个塑料袋,里面分别装着红色和绿色粉末。

“这就是染色材料,女孩子爱吃的蜜饯不少都是经过染色的。这样好看,能卖上价。”朱张金稍微用指尖挑了一点粉末,打肥皂洗了两遍都没洗净。

朱张金说,这次参加全国两会,他带了300多件有毒食品到北京,“这不是作秀,而是要让大家看看,毒品添加剂的泛滥和危害到了何种程度。”

争论

食品安全问题有多严重

●奸商已经没有了底线

朱张金代表:这些明知有害还加毒品添加剂的人是在谋财害命,都是王八蛋,以前那些缺斤短两的奸商和他们比起来,简直就是好人啊。

沈琪芳代表(湖州市政协副主席):我作为消费者,那些使用有毒添加剂的奸商根本就没有底线,为了钱,已经没了良心。

●问题存在,不能以偏概全

宗庆后代表(杭州娃哈哈集团董事长):食品安全问题确实存在,但是可能没有老百姓想象得那么严重。比如香港限购奶粉,其实毫无必要。我建议提高农产品的价格,让农户的劳动获得好的回报,不要让他们搞歪门邪道来赚钱。

是道德问题,还是治理问题

●说到底是人心出了问题

许江代表(中国美院院长):食品安全问题泛滥,说到底,是人心出问题了,人心坏了,才有那么多坏的食品。

●有制度却没人管需反思

沈琪芳代表:我觉得和奸商讲道德是对牛弹琴,一定要加强执法力度。监管部门不仅要管阳光下的事,背地里的不法交易更要管,很多非法添加剂是不能买卖的,为什么那些人能买到。这需要监管部门反思。

宗庆后代表:现在食品安全的审批很麻烦,但是批出来之后就没人管了。很多审批是专家来走个过场,说得不客气点,那就是个形式。以前瘦肉精还拿过国家科技奖,这简直就是讽刺。

求解

“一条枪插到底”才能命中靶心

“既然九龙难治水,那就一枪插到底。”全国人大代表、成都市长葛红林说,食品安全市场监管经常失灵的根源之一,就是患了“多头症”。

5年以前,与全国大部分城市一样,成都市承担食品监管的不仅有农业、质监、工商、食品药品监督、公安等多个部门,他们还属不同市领导分管,是典型的条块分割管理结构,但实质上更多是在“单兵作战”,缺乏协同,难以达到预想的监管效果。

葛红林说,为了改变这种窘况,2008年我们对副市长的分工进行了一次“重大”调整,按照国务院确定的政府四大职能——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各确定一名副市长分管负责,实行“一条枪插到底”。

按照这种思路,成都市把市场监管执法部门全部集中到一名副市长分管,成立食品安全委员会,统一负责全市食品药品安全工作的日常监管执法,从内容上率先实现了“大部制”管理的实质效果。

与此同时,成都市公安局还率先在全国成立了“食品犯罪侦查大队”。食品犯罪侦查大队成立之后仅半年,就侦办了各类危害食品安全犯罪案件近百件,有力地整肃了食品药品市场秩序。

两会锐话题

10年4万亿元,

为何没换来“天蓝水甜”

“下决心解决好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大气、水、土壤等突出环境污染问题,用实际行动让人民看到希望。”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对社会广泛关注的环境污染问题给予积极回应。

一些代表委员指出,保守估计最近10年我国用于环保的总投入应在4万亿元左右,之所以环境问题仍没有大的改观,症结之一是环保投入上存在“低效症”。他们建议,在进一步加大环保投入的同时切实提高利用效能。

投入巨大,环境问题犹存

两会期间,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企业家发出了一份倡议,希望用10到20年的时间,投入10万亿元,有效解决中国环境污染问题。

一些代表委员给记者算了个账:我国现在环保方面投入占GDP比重虽还不到2%,即便按保守的我国在环保方面投入仅占GDP比重的1%多一点来计算,最近10年间,我国环保总投入应在4万亿元左右。

但是,巨额的投入并没有如人们所愿换来天蓝水甜,相反在诸如重金属污染、空气污染、水污染等领域暴露出了越来越多的问题。政府和企业的环保投入连年增加,为何环境质量却不见好转?不少民众对“越治理越严重”的环保怪象产生质疑。

造假、地方保护主义是祸根

一些代表委员指出,导致我国在环保投入上效率低下的原因很多,但主要的原因还是一些地方、企业在环保问题上手法翻新造假,以及一些地方政府唯GDP论的旧思维诱发的地方保护主义。

“环保治理效率低,一个重要原因是我们的治理体系系统性不强,各个环节缺乏衔接。”全国人大代表、东兆长泰投资集团董事长郭向东说。另一方面,环境治理中“造假现象”是祸根——许多环保设备“睡大觉”。有环保设备,污水却从别的管道偷排;上级检查时,才开启环保设备;采购设备时做手脚,导致环保检测数据失真。

“污水处理厂等治污设施形同虚设的状况在全国并不少见。”全国人大代表宋心仿说,出现这些情况,往往是部分企业唯利是图,在当地政府的保护下肆意妄为。一些地方政府抓环保是搞花架子和面子工程。

加大执法力度“设红线”

一些代表委员建议,应尽快扭转环保投入“低效症”,一方面要让环保投入成为“硬约束”,更重要的一方面是要加大执法力度。

一些代表委员建议,未来十年,环保投入占GDP比重至少要提高到2%,甚至3%。全国人大代表、山西潞宝新能源集团董事长韩长安认为,我国发展这么快,环境污染问题如此迫切,政府对环保的投入力度应该更大。

全国人大代表、海南大学校长李建保说,全国人大已经制定了30多部环保法律,现在最大的问题是法律的执行和落实不到位。“必须通过环境执法让地方政府和企业痛知什么是不能触碰的红线,这样才能保证污染永远被挡在外面。”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