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产业经济 > 正文

委员担忧粮食安全:自给率跌破95% 明天谁来养活中国?

2013/3/8 11:14:19 来源:人民政协报

实现“九连增”的同时,中国粮食进口总量在2012年创下历史新高。关系到民生和国家战略的粮食安全问题再次成为委员小组讨论会上的焦点话题。

城镇化和工业化的迅速推进,使中国粮食供需处于“紧平衡”。一方面,快速的城镇化在消耗大量优质耕地的同时,也使农村青壮年劳力大量外流,劳动力价格持续上涨,粮食生产后继乏人。另一方面,随着经济迅速发展和收入增加,中国人的饮食结构快速改变,许多家庭肉类支出的比例已超过了主粮的支出,使饲料粮需求猛增。

短期内国人吃饭无忧,但粮食安全是长期问题。多位委员都表示,在城镇化推进过程中耕地不断减少已是必然,资源和环境的压力越来越大,未来中国粮食安全问题的内涵和外延都发生了变化,我们要破除思维定势,不能因抓好了口粮生产就高枕无忧。

●粮食自给率已跌破95%

“粮食安全绝不是一句口号。今天的粮食安全问题涉及数量安全、质量安全、生态安全和产业安全等一系列问题,国家必须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来应对。”全国政协委员、农业部发展计划司司长钱克明说,尽管粮食生产实现“九连增”,但我国粮食自给率已经跌破了之前定下的95%的标准线,“而且供求关系会越来越紧张”。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2012年中国净进口的农产品,相当于10亿亩播种面积上的收成,而我们现有播种面积总共还不到24亿亩。他判断,现在我国粮食已经到了大量依靠进口的阶段,而且数量每年都会增加。“但从国际市场来看,全球流通领域80%的粮食掌握在ADM等四大粮商手中,很明显,依赖进口很容易受制于人。”钱克明说。

●应允许农产品价格上涨

令钱克明担心的是,随着农村各种生产要素大量外流,种粮的比较效益越来越低,地方政府抓粮和农民种粮的积极性都不高,“产粮大县、财政穷县”、“种粮一年赶不上出去打几个月工”成为人们的普遍共识。这种情况下如何确保粮食安全?钱克明认为,除了继续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和公共服务力度外,国家应该允许农产品价格适当上涨,提高农民的种粮积极性。粮食生产已经进入到一个高成本时代,根据他测算,农产品综合平均价格每年上涨10%左右才能保证农民有合理的利润。

●多方面着手增加供给

“从长远和根本上看,发展现代农业保障粮食安全,关键是科技,包括研究和推广。没有现代科技,产量无法提高,质量无法改善,安全无法保证。”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农业大学校长柯炳生认为,中国应从多方面着手,改善粮食的单产产量,实现增加粮食供给,如近几年实施的改善农田基础设施,改良盐碱地、沙地、涝地的土壤质量,增加灌溉设施等。对于时下讨论最多、争议最多的转基因技术,柯炳生认为,转基因技术对于提高水稻、玉米、小麦的单产水平,具有重要作用,“中国在转基因技术研究方面应走得更快一些,不能因存在争议而放慢脚步。”

●提升发展粮食生产积极性

“对种粮的人要补贴到位,对发展粮食生产的地区更要有国家政策的支持。”全国政协委员、国家粮食局局长任正晓说,要着力完善扶持政策,构建新一轮粮食增长“助推器”。他认为,提升地方政府、种粮农民和科技人员三个主体发展粮食生产的积极性,重点是抓好产量过100亿斤的27个大市和产量超10亿斤的417个大县。他说,对粮食主产区实行保护粮食耕地和支持粮食生产的补偿政策,符合社会公平、正义的原则。真正扭转粮食产区普遍存在的“产粮越多、财政越穷”、“种粮能增收、农民难致富”的局面,让主产区政府有积极性抓粮食生产、农民有积极性种粮。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九连增之后,要实现粮食再丰产,加强基础设施和现代装备建设投入是硬指标。”全国政协委员、农业部副部长牛盾建议,要建设一批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实现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提高粮食生产信息化水平,特别是要加强病虫害监测预警体系和应急防治能力建设,充分利用物联网、互联网技术,构建数字化平台,依据病虫害发生流行路径,构建区域性、机械化、信息化应急防控体系。(王慧峰  汪俞佳)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