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综合报道 > 正文

两会观察:大部制改革不能“一并了之”

2013/3/11 9:31:58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备受瞩目的新一轮大部制改革终于揭开面纱。根据3月10日披露的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国务院将组建国家铁路局、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总局,重组国家海洋局和国家能源局。这次改革,国务院正部级机构减少4个,其中组成部门减少2个,副部级机构增减相抵数量不变。改革后,除国务院办公厅外,国务院设置组成部门25个。

毋庸讳言,大部制改革是经济市场化发展的一个大方向,有助于加强各部门间的协调效率,避免出现政出多门、同一事务在各部门间交叉的现象;最重要的作用是政企分开,使政府部门向宏观管理提升,避免直接干预市场。从改革开放实践来看,总的趋势是减少部门,给市场更大的空间。

自去年11月十八大报告提出“稳步推进大部门制改革,健全部门职责体系”之后,国内各界对中央政府实行新一轮大部制改革十分期待。上个月底召开的中共十八届二中全会给国务院机构改革定下的基调是“行政体制改革要深入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社分开,健全部门职责体系,建设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而随着全国两会的召开,国内外对中国何时启动大部制改革的关注再度升温。从已经公布的机构改革内容来看,此次国务院机构改革是在局部领域进行微调,强化了民生关注领域的改革。总体看来,此次国务院机构改革可谓“意义重大”、“小处着手”、“逐步推进”。

新一届政府推动大部制改革,意味着将会一改过去十年政府行政体制改革停滞不前的格局,推动政府行政体制改革的进展。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应该是新一轮权力和利益调整的改革,它会与党内反腐败行动一样,推动中国政府的改革。那么,新一轮大部制改革如何改?改革的核心或关键又在哪里?

首先大部制改革不能简单地一并了之。以工信部为例,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院长董礼胜曾表示,虽然工信部是一个大部,但是在部内,各个部门还是分着的。一个典型例子是,各个省市的工业部门和信息化部门表面上合在一起,内部则各自独立,“大部制,现在变成了简单的部门之间的合并,这解决不了根本问题。设立大部制,就是为了提高政府效率,这种现状有违当初设立大部制时的初衷”。

事实上,早在工信部成立之初,就有人表示了担忧:装备制造产业要发展,“多头管”或“无人管”的传统工业要统管,三网融合要推动……在这些“杂务”之上,如何运用政策之手,将大工业与信息产业融为一体?曾任工信部部长的李毅中,在2010年卸任时表示,改革“仍然在艰难地爬坡”,并且希望继任者,“决不能半途而废”。工信部接任者苗圩也表态,继续推进大部制改革,新一轮大部制改革的调研工作正悄然展开。

由此可见,大部制改革并非一并了之这么简单。其实,在合并部委的背后隐藏着事权下放的含义。只要政府部门仍然紧抓审批,把所有事情都大包大揽,再大的部门也不够用。大部制改革若想搞好,关键在于下放事权,开放审批,让市场更多发挥自身作用。

显然,大部制改革的核心是进行职能调整,政府的职能要调整到政府该做的事情上,转到提供公共服务上。大部制改革就是要建立起政府与企业、社会的新型关系。在大部制改革中,部门调整是“表”,而政府职能改革是“里”。如果没有政府职能改革,大部制改革就变成了部门合并、人员调整的游戏了。国内学者竹立家也曾表示,大部制改革应该突出三大目标,首先是转变政府职能,即政府该管的管,不该管的不管;其次是降低行政成本;第三是向社会分权,实现社会的共同管理。全国政协委员干以胜也表示,政府职能不调整,难以把权力关在笼子里。另外,大部制改革要提高政府效率和公共服务的供应能力,但这并不等于精兵简政。中国是大国,人口多、问题多、事情复杂,因此大国政府必然不是小政府。有些部门就要强化,如环境资源保护、食品安全等;而另一些管钱审项目的事情则需要简化。在大部制中,部门边界应该越来越清晰,政府管理机构的专业化和现代化程度也应该提高。并不是简单的将某几个部门并在一起,也不是政府部门越大越好。大部制改革最让人担心的是,虽然部门合并了,但政府职能没有调整,反而需要建立新的协调机制。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