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各地动态 > 正文

五千万吨甘蔗全靠人工砍 广西蔗农盼机器收割

2013/3/12 15:24:58 来源:云南糖网

春回大地,我国最大的蔗糖生产基地广西本榨季已临近结束,尚未收割完毕的大片糖料蔗正按计划抓紧砍收。随着蔗农手起刀落,一根根甘蔗应声倒下,然后在蔗农手中被去掉尾稍和叶片,最终装上运蔗车源源不断地送往附近糖厂。

广西大化瑶族自治县蔗农韦绍正告诉记者,这些年种甘蔗赚了点钱,但最累、最怕的就是砍收甘蔗,因为甘蔗收割必须在规定时间里完成,要全部靠人工一根根砍下来。关键时刻还经常请不到人,这几年人工费用长得特别快。他说:“什么时候有甘蔗收割机呢?就是出点钱我也愿意!”

广西糖业协会理事长农光介绍,作为全国最大的蔗糖生产基地,近年来广西每年糖料蔗种植面积和蔗糖产量均占全国60%以上,但这一产业最大的“心病”之一就是广西糖业界梦寐以求的适合本地使用的甘蔗收割机尚未真正出现,导致甘蔗种植行业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蔗糖生产成本居高不下,行业市场竞争力不强。

业界人士告诉记者,人工收割甘蔗1人1天大概能砍收0.7-1吨左右,但记者目睹广西引进的澳大利亚甘蔗联合收割机在农场8小时能收割差不多280吨甘蔗,这相当于300人1天的工作量。记者从广西农业部门了解到,目前广西吨糖成本超过2600元,远高于泰国、巴西、澳大利亚等主要产糖国,其中甘蔗种、砍、收、运人工费用占了相当大比例。

据广西农业机械研究院总工程师莫建霖透露,大约从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我国就开始研发甘蔗收割机,然而近40年来国产甘蔗收割机的研发和应用并没有取得显著突破。“国外比较成熟的甘蔗联合收割机并不适用中国的实际情况,”莫建霖说,“这主要与我国蔗区地形条件、生产体制、农艺条件等因素有着很大关系。”

莫建霖举例说,我国蔗区地形60%以上属于丘陵坡地,加上我国土地承包到户后甘蔗生产多以户为单位,广西平均每户蔗农种蔗约4.5亩,这种条件下国外在平坦连片大农场使用的甘蔗收割机在广西就无法完全施展它的本领。

作为广西最重要的经济作物,去年广西甘蔗种植面积达1640万亩,占全国60%以上,上个榨季入厂糖料蔗5767万吨。但去年国内多家农机生产企业参与的甘蔗机械化收割试验示范,仅仅收割了1万亩共4万多吨甘蔗,这意味着广西每年生产的5700多万吨甘蔗基本上还是靠人工一根一根砍下来的。这对广西2000多万蔗农来说,劳动强度之大确实难以想象。(记者张周来)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