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综合报道 > 正文

走出“毒菜”怪圈不能总靠曝光

2013/5/6 10:22:00 来源:烟台晚报

  4日,山东潍坊市有农户使用剧毒农药“神农丹”进行大姜种植的事情经媒体报道后,山东省连夜派出工作组到潍坊进行现场督导查处。潍坊相关部门也着手对全市“神农丹”农药的销售和使用情况展开彻底调查,对违法违规销售的“神农丹”农药进行集中收缴。(详见本报今日A22版)

  一个人们司空见惯的现象是,每每发生媒体曝光的事件,当地官员都会作出突击排查、集中销毁等快速反应,而来自政府和民间的诸如“强化监管”、“源头控制”、“严肃问责”的舆论呼声更是不绝于耳。但风平浪静之后,这些举一反三的堵漏措施究竟落实几何,却很少再有下文。于是,我们就尴尬地陷入了“毒xx”怪圈。继曾经的“毒豇豆”、“毒韭菜”之后,“毒生姜”再次让人大跌眼镜。

  应该说,“毒生姜”事件发生后,潍坊市作出补救措施是必要的。但更需追问和反思的是,此类“下毒”种植行为何以延续20多年,如果不是记者从捡拾到农户丢弃的包装袋上发现“猫腻”,这种安全隐患究竟还能持续多久,有毒农作物难道只局限于生姜大葱,只发生在山东潍坊吗?

  事实上,尽管“科学种植”喊了这么多年,强化“菜篮子”工程也早已纳入政府决策视野,但政府及相关部门对农村果蔬种植的科学指导、过程监管究竟投放了多大精力,作用几何?种子下地了,生长过程谁来管,农药售出了,如何使用谁监督,基地建成了,规范监管谁去做?

  我们谴责“毒生姜”始作俑者的违法丧德,更应反思政府部门监管缺位的履职懈怠。“毒生姜”事件是一面镜子,如何举一反三,以科学除害取代农药治虫,尽力做到从少、合理、规范使用农药,提升果蔬无害的国民公信,是摆在各级政府和科研监管部门面前,亟待破解的民生课题。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