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综合报道 > 正文

本市将建保健品网购规范制度

2013/5/25 14:24:49 来源:新闻晚报

昨天,本市召开打击保健食品非法生产、非法经营、非法添加和非法宣传专项行动部署大会。即日起至9月底,全市将围绕保健食品三个“重点对象”,开展专项检查行动。针对网络时代的监管瓶颈,通过此次专项整治,将完善长效监管机制,建立并完善保健食品生产企业量化分级、保健食品网购规范等管理制度,从制度设计上创新监管手段。

目前全市共有全市保健食品生产企业64家,产品质量总体平稳、较好。食品安全监管部门2012年抽检保健食品2300余件,合格率90%。不合格保健食品中,主要是减肥类产品,占不合格总数的38%,其他如免疫调节类占8%、调节血脂类占8%,调节血糖类占7%。本市保健食品安全处于“高压态势下的总体可控”状态。

当前保健食品主要存在的问题包括:一方面监管力度在不断加强,另一方面逃避监管的手段也层出不穷,如货架上只摆空包装盒,让监管部门抽不到样品。随着网络销售逐步赶超传统店铺,网售保健产品如何监管,监管部门面临挑战。通过此次专项整治,将研究形成对保健食品生产企业实行最严格准入的针对性措施,健全保健食品生产企业信用档案,并纳入本市保健食品生产企业安全监管档案,形成长效管理机制。

市食药监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按照“五个最严”的要求,依法严处保健食品领域违法违规行为,发现“四非”行为的,一律按法律法规规定的上限予以处罚;情节严重的,一律吊销生产经营者和产品的许可证件;涉及犯罪的,一律移送公安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对存在安全隐患的产品,一律封存、下架、责令企业召回并监督销毁。对所有问题将追根溯源,一查到底,着力突破一批群众举报的线索、查处一批违法违规行为、移送一批刑事案件,曝光一批典型案例,形成打击违法违规行为的震慑力。

同时,希望社会各界和消费者通过举报电话、网络等形式,积极向“12331”举报保健食品违法违规行为。

链接

警惕保健品五大陷阱

一、“药到病除”不可信:保健食品不是药品,不能声称治疗功效。一些非法保健食品广告往往夸大产品功效,含有绝对化用语和不实承诺,声称可以治疗某种疾病如 “根治”、“药到病除”等用语,或者以“无效退款”、“无毒副作用”等承诺,严重欺骗、诱导消费者;

二、“健康讲座”为促销:一些不法商家利用“访谈、讲座、采访、座谈会”等形式为幌子,邀请一些假冒专家、教授和老中医在现场进行“养生”讲座,顺便兜售保健食品。不少老年人因为盲目信任这些所谓专家或名人的介绍,从而选购了大量假冒保健食品;

三、“免费活动”为洗脑:一些不法商家通过利用 “赠药”、“免费试用”、“发放小礼品”、“抽奖”等方式,吸引老年人参加其组织的促销活动。促销现场往往气氛热烈,夸大产品功效,甚至声称根治百病。有些活动还会请一些所谓的患者现身说法,雇人制造争先恐后购买产品的假象,给老年人造成不买就没有了、不买就吃亏的心理暗示,不知不觉中被“洗脑”,从而购买产品;

四、“权威证明”属虚构:一些非法保健食品广告利用国家机关及事业单位、医疗机构、学术机构、行业组织的名义和形象,为产品的功效作说明,以增强产品的权威性和说服力。还有一些广告含有无法证实的所谓“科学或研究发现”、“实验或数据证明”等方面内容;

五、“专家义诊”是骗局:一些不法商家雇佣所谓的专家、教授为老年人开展免费专家体检或义诊,不少老年人受免费吸引从而进行体检或咨询。体检后,“专家”“教授”往往会告知老年人身体存在多种问题,需要及时购买产品治疗,不少老年人因此被诱骗购买了一堆无用处且不知真假的保健食品。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