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综合报道 > 正文

大学生鉴定羊肉串让谁汗颜

2013/7/2 8:24:24 来源:重庆时报

最近,安徽大学学生薛纯通过DNA来检测的方式,对合肥66个摊点的肉串进行了肉类成分检测,结果出乎意料,在采集的66个样品中羊肉只占大约两成。(7月1日《楚天都市报》)

“挂羊头卖狗肉”的成语,在当下已经真实上演。挂一只血淋淋的羊号称“现宰活羊”,实际上却卖狗肉、兔肉和鸭子肉等,几乎成为业内潜规则。可是,至于市场中的真羊肉到底占多少比例,似乎并没有一个权威的调查结果。

这种情况下,大学生鉴定真假羊肉串,首先是件了不起的事,它让人汗颜。一名普通大学生,要钱没钱,要人没人,然而他却完成了“跑遍合肥四城市”、“买66串烤肉”的壮举,更要命的是,这位大学生用基因结合各种分子生物的手段,对样本里的DNA进行检测,最后得出了“仅2成是羊肉”的结论。这样的做法,显然又跑到了部门监管的前面。

这位大学生,揭穿了“皇帝的新衣”,想必这样的街头调查,也会触及到不少商贩的利益,成为他们的“敌人”。可是,在小学六年级学生能够检测出“毒蘑菇”,大学生能够鉴定真假羊肉串的当下,食品安全监管、工商质检部门又应当如何回应呢?食品安全,不能总靠大中小学生来完成鉴定吧?

鉴定羊肉串并非难事。既然学生依靠简单的DNA手段,就检测出了假羊肉,那么整个羊肉串从产到销的过程,到底有什么漏洞呢?这位大学生凭一己之力做了调查和检测,相关部门是不是也应该起而行之,去堵住食品产销的安全漏洞呢?说到底,食品安全监管,仍然是个态度问题。学生的行为证明了,很多事情并非不能为,而是不为也。面对那些深入市场做调查的学生,我们真应该感到汗颜。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