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综合报道 > 正文

洋奶粉象征性降价 国货“色变”疾呼:我们降不降

2013/7/10 18:47:59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外资奶粉"象征性"降价,仍让外界疑问重重:外资奶粉降价是否还有空间,对国产奶粉是祸还是福?

接受本报采访的多家奶粉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姑且不论降价到位不到位的问题,现在国产奶粉信心尚未恢复,外资只要降价,就会冲击国产奶粉行业,获得更多市场份额。

多家国内企业担心,外资奶粉降价,一是博取"好名声",二是降价促销获得更多市场份额,三是国产奶粉在外资多重压力下,市场萎缩,"担心反垄断调查好心办坏事".

2008年以来,外资奶粉连年涨价,涨价幅度50%-60%,目前多美滋、美赞臣、惠氏、雅培等奶粉总体降价幅度在10%左右,且并不是全线产品降价。北京一家大型奶粉经销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外资奶粉占据国内60%-65%市场份额,具有很强品牌影响力,发改委调控政策会让外资奶粉品牌名利双收,"日子更好过".

飞鹤乳业董事长冷友斌表示:"从奶源、幼儿配方原辅料、到加工工艺(湿法工艺),我们比外资好,但消费者不信任我们很难办,关键是国家要采取各种有效手段和政策来重振消费者信心。"

截至目前,国家发改委仍未公布对外资奶粉垄断危害行业公布惩罚措施。但是中商流通生产力促进中心乳业分析师宋亮认为,外资奶粉企业利益已经固化,很难打破。

发改委的调查逻辑

6月中下旬,在国家多部委宣布联合整顿国内奶粉行业的同时,国家发改委启动对外资奶粉企业反垄断调查,这次涉及外资品牌雅培、惠氏、多美滋、美赞臣、美素以及进口品牌合生元,

7月2日,国家发改委价格监督和反垄断局披露,上述多家奶粉企业为维持市场高价,处罚经销商、或者扣除返利、停止供货等处罚等,这些涉案公司的上述做法排除、限制了奶企的价格竞争,抬高了奶粉的价格;削弱了品牌产品间的竞争,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破坏了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秩序。

中商流通生产力促进中心乳业分析师宋亮认为:这次发改委调查外资奶粉原因,主要是外资奶粉每年联合持续涨价,而且在提价上形成默契,每年是其中一家企业牵头,然后其他跟涨,每年牵头企业不同,各自心照不宣;另外一个重要原因则是外资奶粉在中国市场占据大半市场份额,利用话语权,打压国产奶粉行业。

宋亮表示,由于中国奶粉市场价格处于扭曲的状态,发改委这次借此打破以往的扭曲状态,通过对外资奶粉企业违法调查,希望为未来奶粉市场价格体系重塑打下基础。

乳业专家王丁棉表示,洋品牌配方奶粉价格不是市场经济的反映,是人为的结果,厂家与经销商利益完全捆绑在一起,市场垄断了,确有出手整顿必要。

由于之前外资奶粉企业乱涨价和操纵奶粉市场价格,国家发改委调在2011年月已调查外资奶粉。

2011年5月6日发改委价格司约谈了惠氏、雀巢、美赞臣、雅培、多美滋以及澳优等主要洋品牌,了解奶粉价格情况,以及奶粉价格上涨原因,并撰写报告上交发改委。

自发改委宣布调查外资奶粉违反《反垄断法》以来,目前国家发改委仍在调查上述企业,而对于上述企业违法行为如何惩罚和制裁,目前,未有官方说明。

如果被反垄断部门确认违反《反垄断法》,违法企业将面临巨额罚款。罚款额可达这些企业年销售额的1%到10%.

宋亮表示,按照反垄断法规定,上述企业占据40%多的市场份额,按照500亿元的市场规模计算,最高可罚奖金20亿元,但是目前了解到,对相关企业处罚金额都在几百万到上千万之间,没有预想的那么多。

而一家国内奶粉企业负责人表示,外资20年来在国内市场都是暴利,不应该仅仅按照一年的销售来制定罚款,而应该把20年来的收入都算上。

宋亮表示,由于多家企业在被调查后纷纷降价,这些企业不管是被迫还是主动,通过象征性加价,来换取发改委的"轻罚".目前有这个苗头,相关部门有可能对上述企业的调查虎头蛇尾,最后外资奶粉企业所受到的法律制裁很轻。"外资奶粉企业的利益链已经固化,这个已经很难打破".

外资奶粉的降价逻辑

惠氏、多美滋、雅培等外资奶粉企业陆续宣布降价,这是自2008年以来,外资奶粉首次降价,而降价的整体幅度在10%左右。7月9日合生元也宣布通过积分回馈使消费者享受11%的零售价优惠。

惠氏奶粉率先降价,平均降幅11%,其中单品最高降价幅度达20%,不过,惠氏婴幼儿主流奶粉惠氏金装婴幼儿1、2段奶粉没降价,惠氏高端奶粉启赋也不在降价行列。同样有了惠氏的前例,多美滋、雅培、美素也都高调宣布降价,但是品牌盈利高、赚钱多的主流产品也未降价,外界不禁质疑上述奶粉企业不仅在作秀,同时也有应付发改委调查之嫌。

乳业专家陈渝表示,这些外资企业降价的产品是卖的不是很好的产品,不是主力品种,外资降价只具有象征意义。现在相关部门对这些企业反垄断调查,是一个不断博弈的过程,发改委需要不断修正,找到更好的价格监管办法。

北京一大型奶粉经销企业负责人称,他们所经销的雅培、惠氏、美赞臣等品牌奶粉成本都在70元-80元/900克。对比外资奶粉与国产奶粉,不能简单以好坏、价格高低来衡量,区别也就是配方和生产工艺的区别,比如有洋奶粉突出宣传添加某些营养元素,事实上国产奶粉都添加,这些营养元素对婴幼儿健康成长有多大影响目前没有权威看法,目前也没有明确数据。

王丁棉表示,外资奶粉和进口配方奶粉成本基本一样,每罐900克奶粉到岸价在85元左右,这包括出口国关税、国内入关关税和海运费等。奶粉上岸后,加上仓储费、运输费、税费等,为100元-110元/罐。"世界上95%的国家配方奶粉市场价格都在每罐125元/900克,洋奶粉国内价格却高出国外1-2倍,甚至4倍以上".

一家国内奶粉企业负责人表示,外资奶粉近年净利润都在30%,今年一季度外资奶粉的净利润率也在28%,毛利在50%-70%,而与此对比,国内最大的企业蒙牛、伊利毛利只在4%-5%.即使这次外资奶粉平均降价10%,仍会有18%净利润,而全部国内企业都达不到这个水平。

北京该大型奶粉经销企业负责人表示:"这次外资降价在时机上很巧。"王丁棉表示,这次外资降价诚意不够,外资企业可以采取拖延战术,来应对反垄断处罚。

而就在7月8日,香港媒体蹊跷报道称送检伊利、圣元、贝因美存在反式脂肪酸,而美赞臣和惠氏未检出。这让国内奶粉行业人士怀疑"相关被调查的企业在搞鬼".圣元国际董事长张亮指出是外资所为:某些外资要保住他们的既得利益,这是他们的老一套战术,"我们必歼来犯之敌。"

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名誉理事长宋昆冈称,"乳本身含有反式脂肪酸,只要在正常范围之内,产品就是安全的。"

王丁棉表示,这次发改委反垄断调查对外资独大不会有多大改变,也不要指望能扭转目前的畸形的价格体系,发改委动摇不了外资的垄断格局。

外资降价冲击

国产奶粉企业却感觉到前所未有的危机。

一家国内奶粉品牌负责人表示,这次外资奶粉降价属于发改委反垄断调查的结果,但是外资奶粉在这个时候降价的结果是冲击国产奶粉价格体系,导致外资奶粉的市场份额增加。

"国产奶粉成本本来就比他们外资高很多,国产奶粉价格比他们贵一些是合理的,但是当外资奶粉降价后,外资又有很强的品牌影响力,作为消费者去买什么奶粉就可想而知了。"该国内奶粉品牌负责人表示。

飞鹤乳业董事长冷友斌表示,国产婴幼儿配方奶粉成本每吨要比外资奶粉高10000-15000元,外资降价,国产奶粉是否要跟着降?如果国产奶粉也降,高额成本就让企业难以支持。

冷友斌表示,国家是想扶植民族奶粉产业,但过度强调让外资降价而不是从整体上来整顿外资垄断,结果会将国产奶粉再次打击。

上述国内奶粉品牌负责人表示,发改委这次反垄断调查出发点是好的,外资反而借机降价获得更多市场份额,国产奶粉压力很大。

北京一大型奶粉经销企业负责人表示,美赞臣、多美滋在国内排名在第一、第二,只有第三是贝因美,第四、第五分别是惠氏、雅培,外资已经占据60%-65%的市场份额,让外资奶粉降价出发点是好的,但是结果是让外资卖得更好,占据更多市场份额。

对于外资奶粉宣传"奶粉安全",也有多家奶粉企业人士表示,外资在国内出售的奶粉都是干法工艺生产的,是以大包奶粉为原料,二次溶解、二次杀毒、二次加工,面临营养成分再次破坏、二次污染和二次保质期等风险隐患问题。

在2013年6月工信部召集127家奶粉企业的会议上,多家国产奶粉企业已经呼吁政府相关部门制定新政策在奶粉外包装上标注是湿法工艺还是干法工艺,让消费者来判别到底湿法工艺质量好还是干法工艺好。

宋亮表示,国家需要借此建立起奶粉行业质量和价格监控体系,加快提高高产奶源到配方奶粉的质量,重新赢得消费者信心。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