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健康资讯 > 正文

香港食安中心研究称吃炒菜可致癌 倡蒸煮或生吃

2013/7/30 14:50:18 来源:和讯网

据香港《文汇报》报道,香港提倡健康饮食,多菜少肉,但原来炒菜亦会释出致癌物“丙烯酰胺”,更占人体总摄入量44.9%,过量摄取恐产生神经系统的毒性作用。食物安全中心29日公布的研究结果指,研究的蔬菜中,以炒翠玉瓜的丙烯酰胺含量最高,每公斤含360微克,其次的是炒蒜头、洋葱及通菜等。中心建议,市民应避免长时间以高温烹煮食物,另亦可考虑在炒菜前先灼菜1分钟,或以白灼或蒸的方法烹煮,部分蔬菜亦可在清洗后生吃。

薯片丙烯酰胺每公斤680微克

香港食物安全中心29日公布香港首个总膳食研究的第六份报告,分析被抽样研究的133种食物、逾千个样本的致癌物“丙烯酰胺”的含量。结果发现,薯片的丙烯酰胺含量最高,平均每公斤含680微克,其次是炸薯条,每公斤390微克。但是最值得关注的是,被视为健康食材的“蔬菜及蔬菜制品”,却是人体从膳食中摄入丙烯酰胺的主要来源,当中高达44.9%更源自炒菜。

在炒菜中,以炒翠玉瓜释出最多丙烯酰胺,每公斤含360微克;其次是惯常起镬用的蒜头,每公斤含360微克;还有洋葱、通菜、灯笼椒。但是,亦有部分炒菜的丙烯酰胺含量低于每公斤10微克,包括苋菜、苦瓜、西洋菜、菠菜和唐生菜;生吃、白灼或蒸的蔬菜如西生菜、青瓜和节瓜等甚至未有检测到丙烯酰胺。

中心顾问医生何玉贤指出,近年研究发现,食物经高温处理或烹煮,食物内的游离“天门冬酰胺”会与“还原糖”产生反应,形成丙烯酰胺。“实验结果显示,炒菜时温度愈高、时间愈长,产生的丙烯酰胺会愈多。而蔬菜含有愈多天门冬酰胺量,则越容易释出丙烯酰胺。但同一款蔬菜,出于不同批次和季节,其丙烯酰胺含量会有异”。

何玉贤说,一般港人每日从膳食摄入丙烯酰胺的分量为每公斤体重0.21微克,最高为0.54微克,“虽然较外国低,一般港人的暴露限值均远低于国际标准10,000,表示有影响人体健康的风险,故值得关注”。他续指,外国研究发现,丙烯酰胺会对实验动物产生神经系统毒性作用,并且会影响生殖和发育。然而,流行病学研究未能提供一致的证据,证明人体从膳食中摄入丙烯酰胺的水平与癌症发病率呈正相关。

何玉贤表示,市民应保持均衡和多元化饮食,每天应进食最少3份蔬菜,不应吃过量薯片和炸薯条等煎炸食物,亦应避免烹煮食物时间过长或温度过高。“市民可考虑在炒菜前先灼菜1分钟,或以水煮或蒸的方法来烹煮蔬菜,部分蔬菜亦可在清洗后生吃。而煎炸食物,市民则应避免以过高油温长时间烹煮,并避免进食烧焦或颜色过深的食物。”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