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综合报道 > 正文

恒天然毒奶粉乌龙事件损失达7000万元 正研究是否索赔

2013/8/29 9:05:14 来源:广州日报

昨日中午,新西兰初级产业部表示,检测发现有关产品对肉毒杆菌均呈阳性,对公众不构成风险。早前怀疑是肉毒杆菌的微生物是生孢梭菌。虽然高含量的生孢梭菌有机会导致食品变质,但是一般不会产生食品安全问题。

最新消息显示,恒天然首席执行官西奥·史毕根也在新西兰紧急举行新闻发布会。他说,对最新的检测结果如释重负。如日后出现类似情况,恒天然仍会启动召回,这一决策并无错误。对于事件造成外界担忧,他再度道歉,并称会研究是否向AgResearch追讨赔偿。

重大逆转有何“内幕”?

恒天然在8月2日向新西兰初级产业部通报时,说旗下部分批次产品有可能存在肉毒杆菌。初级产业部总干事当即决定采取“预防性行动”,以阻止有关产品继续在海内外流通。该官员昨日辩护说,当时及时向消费者通报没有错。之后,该部把涉事产品送往本国实验室和美国检测,经过用各种技术手段检测了195遍后,27日晚间收到最终结果,即并不含肉毒杆菌。本报记者从业内专家处获悉,肉毒杆菌做一次检测要15~20天。

业内一直怀疑最初说法

不过,对于造成“乌龙”的罪魁祸首生孢梭菌,新西兰和恒天然还是需要给出说法。初级产业部表示,乳清蛋白被用到食品加工时,该菌的繁殖有可能导致食物变质,但这“主要是影响奶粉质量”。

早在上周有奶粉企业人士就曾私下告诉本报记者,怀疑恒天然最初的说法,“我们的内控标准对菌群有监控,始终未见异常。对于肉毒杆菌一说,我们一直很怀疑。”

昨日,恒天然人士在接受本报查询时表示:“对产品不含肉毒杆菌深表欣慰。”该公司在发出预防性召回之前是委托“AgResearch”对相关样品进行检测,继而发出潜在风险预警。据悉,该机构的皇家研究院是新西兰仅有的两家有肉毒杆菌检测能力的机构之一。

据悉,因为这起风波恒天然至少三名中高层相继离任,新西兰政府对它发起了2宗调查,该公司自己也有2支队伍在自查。昨日,史毕根说:“将一如既往地继续开展全面调查。”

分析:对国内乳业冲击未彻底终结

虽说是“乌龙”,但为期近一个月的对新西兰“毒奶粉”的批评,已严重损害了新西兰的声誉。

首先,记者在广州本地超市了解到,有卖场的新西兰品牌奶粉的销量下滑50%,欧美品牌成了受益者。

据悉,宣布预防性召回批次最多的奶粉商多美滋,早前还曾被家乐福下架(目前已重新上架)。

其次,最新的结果显示,涉事产品检出生孢梭菌。昨日,中山大学一位微生物研究员告诉本报,这种细菌正常情况下无什么毒性,但安全性不能离开含量来讨论。

最后,包括中国在内,对新西兰乳清蛋白、基粉的禁令依然生效,此外,国内企业进口新西兰乳制品仍需批批检肉毒杆菌,这增加了通关成本。不过,恒天然昨日表示,已恢复了在斯里兰卡的业务。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