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产业经济 > 正文

市场再现“奶荒” 乳企密集出海收购

2013/10/8 9:59:17 来源:新民网

日前有媒体报道,在国庆前后,国内市场出现“奶荒”现象,牛奶供不应求,原奶价格不断上升。在此消息刺激下,近段时间乳业股全线上扬,这几日在港上市的现代牧业(01117)、合生元、蒙牛、辉山乳业等乳业股股价更是涨幅超10%。

实际上,乳品业近期确实好消息不断,除了中央大力扶植国产奶粉行业之外,新鲜牛乳收购价格急涨,不少地方甚至有供不应求的情况出现。本次牛奶价格上升的主要原因,是今年以来奶牛养殖效益差,奶农加速淘汰奶牛;加上天气异常,奶牛产奶量大跌,均令牛奶收购成本提高。据中国农业部监测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新鲜牛乳的价格涨势明显,9月第三周,内地10个奶牛主产省区新鲜牛乳平均价格按年上涨逾12%。

值得注意的是,或许是预计到“牛奶荒”的出现,众乳业公司纷纷出海收购,谋求发展出路。光明集团正在与一家以色列乳制品企业接触,欲对其进行收购;伊利先与美国最大的牛奶公司达成合作伙伴关系,后向一家乳业公司投资约3.1亿元人民币;蒙牛去年6月至今,先后进行了4次国内国际并购与投资。这可能是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后中国乳企最重大的一次转型。那次事件使中国乳企的信誉度跌到冰点。外资品牌乘机抢占中国市场,尤其是在利润水平较高的婴幼儿配方奶粉市场,取得了绝对优势。根据AC尼尔森的数据,2012年,中国销售婴幼儿奶粉385.18亿元,其中,美赞臣等四大洋奶粉品牌占据了近半市场。市场份额位居前十的婴幼儿配方奶粉品牌商中,洋品牌占据了6席。

相形之下,中国乳业巨头蒙牛、伊利等主要占据液态奶市场,面临着利润水平较低的尴尬困境。由此,有着食品安全软肋的中国乳企开始加速求变,试图通过并购尤其是海外并购拓展市场、配置资源,并重塑品牌形象。“这一系列并购反映出,国内乳企开始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配置资源。”中商流通生产力促进中心乳业分析师宋亮向记者分析说,蒙牛主要表现为“引进来”,而伊利和光明主要是“走出去”,总体说来国内乳业巨头欲将海外资源、成熟的产品体系与品牌体系与国内市场连接起来,加快国际化转型。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