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食品安全 > 正文

无公害蔬菜检出农药应严惩超市

2013/11/21 10:18:35 来源:深圳商报

   □ 深圳商报评论员 李迩

   大超市卖的“无公害”蔬菜也不靠谱?本报昨日报道,据深圳市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局公布的一项抽查报告显示,该局在岁宝百货景田店抽检的一份标称“无公害”的小白菜,检出高毒性有机磷类杀虫剂,另一份在山姆会员店销售的包装奶白菜苗,则检出氟虫腈残留量超标。

   摆在大超市专柜上的“无公害”袋装蔬菜,包装精美,价格远高于普通蔬菜,在消费者看来是蔬菜中“根正苗红”的贵族,可就是这样一个以“无公害”为卖点的产品,为什么还会被检出高毒性农药残留?又是什么原因一路绿灯,直到摆到柜台上也没有被发现呢?在食品安全成为头等大事的今天,出现这样的问题无疑值得我们深思。

   首先,“无公害”蔬菜并不是人人都可以打的招牌。按照规定,“无公害”蔬菜是要向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机构申报,然后逐级审核,最终由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颁发证书,证书含金量不可谓不高。可为什么这样一块金字招牌,厂商还敢抹黑呢?最简单的一个原因就是,“无公害”认证几乎是只认证不监管,厂家取得认证后,相当终生荣誉,即使有专项检查也是以听汇报、看材料为主。

   商人总是逐利的,当几乎没有违法成本时,自然就有人会铤而走险,降低成本,加大产量,直至突破底线。所以,要让“无公害”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真正优质优价,形成市场正导向,主管部门就不能只认证不监管,而是要监管与认证并重。

   第二个需要我们探讨的问题则是,为什么在生产商、批发商、卖场都号称有健全监测体系的情况下,问题蔬菜还能一路通畅摆上柜台?为什么直到监管部门抽查才发现?在这样的过程中,显然市场交易主体都没有尽到责任。其实,在众多责任主体中,我们最关心的是怎么处罚超市,毕竟它是直接面对消费者,是对商品具有选择权的一方。是曝光了事,还是按照违规商品货值的五到十倍罚款?可是,这样的处罚就够了吗?这样的力度就能让超市从此不敢违法违规吗?答案是否定的。因为我们根本没有处理问题超市的杀手锏。

   或许,在现实当中,我们经常还会听到商家说,“这些东西不是我做的,供货商也不会告诉我里面有农药残留。我们也是受害者。”而监管部门也愿意接受这种说法,并提出要顺藤摸瓜,狠抓源头。可是,狠抓源头,就可以放过超市吗?

   事实上,超市对销售的商品负有直接责任。不仅从法律上说,超市有这样的责任,就是从情理上,超市也难辞其咎。超市虽然不能进货时样样拿去化验,可是,选择什么样的产品,就意味着选择了什么等级的食品安全。如果超市只追求利润,只要价格便宜,甚至是当进货价明显低于市场同类产品时,显然就有问题了。

   同时,管住超市也比管住源头更有效。狠抓破坏食品安全的源头生产者,往往难度大,成本高,收效差。因为只要超市不受到严厉的惩罚,只要超市还采购这样的产品,生产源头就一定会东山再起。所以,只有惩罚的力度大到让超市肉痛,超市才会真正站到消费者一边,像消费者的“看门狗”一样,来维护消费者的食品安全。也只有这样,食品安全的压力,才会真正沿着整条供应链向上游有效地传导。

   所以,我们不仅希望每一次食品安全事件,都是推动制度和社会进步的契机,让每一个教训都能让食品安全迈进一步;更希望立法部门和监管机构能够认识到,餐厅、超市这些食品销售终端才是食品安全管理最重要的环节。我们要通过明确、细化食品销售终端对原材料的安全责任,加大对这些商户违法违规的惩罚力度,允许受害人进行集体诉讼,让超市绝对不能在食品安全事件中轻易脱身。只有这样,食品安全才会真正变成餐厅、超市这些零售终端的生命线,我们的食品安全才有希望得到保障。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