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产业经济 > 正文

内蒙古粮食主产区“惜售”农民陆续售粮

2013/12/21 15:30:27 来源:中国新闻网

央广网北京12月21日消息据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国家对东北内蒙古粳稻、玉米补贴收购政策实施半个月效果显现,内蒙古粮食主产区“惜售”农民陆续售粮。

在内蒙古东南部的玉米主产区记者看到,中央直属的各大粮食储备库门前排满了前来交粮的农民,小山一样的玉米堆满了收储场。正在交粮的通辽市钱家店镇农民王金有告诉记者,他家今年种了40多亩玉米,收了5万多斤,今天他打算都卖掉:

王金有:11月份,我们这儿苞米收购价是8毛1左右,我嫌价有点低,就没卖,现在价都涨到9毛多啦,我现在卖这5万多斤苞米的话,少说能赚5000多块钱。

农民赵贺喜格则表示:

赵贺喜:我家今年打了6万多斤苞米,这次打算把一半苞米卖了,剩下的再等等,等价格再高点时候再卖。

记者注意到,由于此前粮价低迷,通辽市相当一部分农民惜售,一些余粮由于存储不当发生了霉变。

通辽市粮食局综合科张科长:霉变粒国家政策性收购有要求,不许超过2%。现在大部分都超过2%了。我们正在向上级打报告,国家调研组也在考虑这问题,考虑下一步如何放宽政策,保证农民粮食卖的出去。

内蒙古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于光军认为,目前的玉米价格已和往年基本持平,建议农民考虑出售:

于光军:惜售的每年都有风险。建议家里面没有太好的储存条件,量又比较大的话,可以陆续的往出出。大量的囤积,可能因为玉米颗粒干燥或者品质下降,也会有所损失。

农民种粮最关心的是能不能卖上个好价钱,这直接关系到农民的增收和生活,关系到农民种粮积极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明年经济工作六项重要任务,粮食安全排在首位,让农民卖好粮意义重大。而农民打下粮食后何时出手成了他们最操心的事情。对粮价走势的判断不准会存在减利甚至亏本风险,惜售自存粮食还应考虑存储和损耗成本。因此,科学引导农民适时卖粮应成为有关部门认真面对的课题。一方面出台价格补贴政策为农民托底,一方面要紧盯和分析各方信息研判粮食供需形势和价格走势,及时向农民提供科学的参考信息,让农民在最佳时机卖上满意的价钱。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