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产业经济 > 正文

大豆到港一再拖延 豆粕期现严重背离

2014/1/26 11:49:32 来源:养殖巴巴网

2013年我国进口大豆总量为6338万吨,较2012年增长8.6%,金额增长不及8.6%,表明2013年豆价与2012年相比呈下降态势。因巴西运输瓶颈严重,2013年进口大豆到港量呈现明显的前高后低特点,1~6月到港量为2693万吨,7~12月到港量为3645万吨,差距在1000万吨左右。

到港多少决定豆粕库存

因大豆压榨产品为豆油和豆粕,其中78%~82%为出粕率(巴西大豆出粕率为81%~82%,其余在80%以下),16%~18%为出油率。

因此,豆粕承担了更多保证成本与利润之间的平衡,而且因近几年油脂需求低迷(主要是供应宽松,国家打击腐败,禁止大吃大喝,对餐饮业有很大的打击),豆粕和大豆联动性加强,大连豆粕期货更多追随美大豆走势。 大豆到港量高低,直接关系到油厂开机及豆粕库存。因大豆到港一再拖延,2013年国内豆粕现货走势一度和连豆粕及美豆走势严重背离,这是近几年极为少见的事情。

2013年豆粕价跌宕起伏

第一阶段,粕价跌至3700~3800元/吨后迅速回升。

2013年春节过后,南美大豆丰产逐渐定型,及时补充了2011年南美减产及2012年美国减产,期价回落,而且因豆粕需求正处淡季,禽流感爆发,粕价自4300~4500元/吨高位回落,一度跌至3700~3900元/吨。

但是巴西大豆丰产和运输之间的矛盾十分突出。大豆运输主要依靠卡车自产区运往港口,因道路原因,运输大豆的卡车一度排起长队,插队现象严重,且因机制问题,港口装卸大豆十分缓慢,进口大豆迟迟不能到达中国口岸,工厂无豆可榨,港口大豆库存曾一度降到430万吨低位。而因养猪存栏量处于相对高位,饲料需求总量相对较高,一时间,豆粕货源紧缺,推高豆粕价格。粕价自3700~3900元/吨快速反弹,再次攀升至4200~4400元/吨。

第二阶段,到港量回升后,粕价落至3800~4000元/吨。

2013年6月份后,大豆到港量回升,其中6月为693万吨,7月为720万吨,为当时月度到港最大值,到7月下旬,港口库存在建,豆粕价格回落至3800~4000元/吨。

第三阶段,因青黄不接,粕价自8月上涨至10月中旬。

2013年南美大豆出口大体完成后,美豆仍未收割上市,导致大豆供应出现断档,青黄不接,这也是每年都要经历的情况。9~10月,进口大豆到港量迅速降至400万~500万吨之间,其中9月为470万吨,10月为417万吨,远远低于前期600万~720万吨的高位。

市场炒作美豆减产,美豆拉升,而国内因上半年禽流感打击,中间商及终端补货较为谨慎。因存栏量处于高位,需求相对旺盛,下游补货需求爆发,且10月份大豆到港量不仅偏低,且到港缓慢,部分地区出现大豆及豆粕紧缺现象,广东到广西、山东等地拉豆粕,豆粕主流价 格攀升到4500~4600元/吨,高的地区达到4700~4800元/吨,与2012年牛市几乎等同。

第四阶段,10月份后下跌,12月份加速下滑。

2013年11~12月,大豆到港量回升,其中11月到港量为603万吨,12月为740万吨,大豆供应有了保证,油厂开机提高,天气本无大碍,美豆丰产已成事实,单产及产量调高,美豆盘面走低。而国内“双节”补货结束,需求有所放缓,导致豆粕价格一路走低,尤其是12月份南美丰产炒作逐渐浮出水面,国内猪价快速下跌,猪粮比回落,下游补库不积极,12月大豆到港量处于年度最高。

今年一季度粕价或迅速走低

预计2014年一季度大豆到港量达1500万~1600万吨,豆粕价格迅速走低,跌至4000元/吨下方,截至12月末,主要港口粕价运行在3800~4000元/吨。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