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食品安全 > 正文

问题食品扎堆农村“舌尖上的安全”令人忧

2014/2/8 9:34:14 来源:湖北日报

  原标题:问题食品扎堆农村“舌尖上的安全”令人忧

  湖北日报讯 就在人们将目光还聚焦在城市食品安全问题的当下,中国农村正以惊人的速度成为问题食品的“卸货场”。过期食品翻新登场、假冒伪劣食品扎堆横行,一些在大城市里几乎无处遁形的问题食品,却在农村市场上明目张胆、遍地开花,令人堪忧。

  过期食品翻新登场

  春节走亲访友变味

  大年初三,甘肃女孩白娜娜准备跟父母一起去舅舅家拜年。但是她发现妈妈准备好的一箱牛奶竟然没有标注生产日期,“该不会是过期的吧?”娜娜心生疑虑。“不可能啊,这是你姑姑昨天‘回娘家’时拿来的。”妈妈张秀英说。爸爸白文军则说:“这有啥奇怪的,镇上卖的很多食品都没有标生产日期,也没见着把谁给吃死。”在娜娜坚持下,妈妈最终答应打开箱子一探究竟,果不其然,箱内独立包装的奶盒显示,牛奶已过期4个多月。

  记者在近几日的走访中发现,春节期间,尤其在一些偏远农村地区,这种过期食品普遍存在,除翻新再登场之外,部分食品则抹掉生产日期,甚或直接明目张胆售卖。

  在娜娜的记忆中,小时候春节走亲访友的礼物是需要精心准备的,比如,缝一双鞋垫、织一条毛裤、带几块腌肉,最不济也要去商店买些诸如冰糖、茶叶、点心之类的“硬货”。“现在谁还送这些东西啊,大家都觉得那样太麻烦了,花二三十块钱随便在商店买一件礼盒,大气,有面子,关键是省事。”白文军说。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这番话代表了大部分人的心态。

  散装食品猫腻多

  山寨食品有市场

  与那些有独立包装的过期食品相比,在农村贩卖的一些散称蛋糕、点心等食品是否又令人放心呢?记者走访多个乡镇的小卖铺发现,这些散装食品猫腻更多——生产日期不详、是否变质不明、食品卫生程度难以保障,滥竽充数者不在少数,更令消费者难以分辨。

  据媒体报道,除过期食品之外,像“娃恰恰”、“康帅傅”、“奥立奥”等在城市很容易被察觉的山寨食品,在农村却有广大的市场,不法商家采用降低价格、改换包装名称等手段销售这些产品,可以说,一些农村地区的食品安全现状令人担忧。

  分析称,很多“山寨”食品经常打着知名品牌的旗号出现在农村集市商店,由于价格便宜、极为相似的包装和名称、加上农村食品安全意识相对薄弱,这些质量低劣的“李鬼”食品,往往在农村有很大的市场,农村食品安全无形中成了食品安全监管的薄弱地带。

  问题食品横行乡里

  舌尖上的安全存忧

  有媒体分析称,追根溯源,农村之所以有假冒伪劣产品生根的土壤,从某种程度上确实与农村消费者消费水平不高、辨别能力差、维权意识不强甚至图便宜“知假买假”有关,因此常被提醒“要加强自我保护意识”。

  记者在走访中发现,越来越多的农村消费者对假冒伪劣食品很不满意,但很多时候只能无奈接受。基于此,有媒体撰文指出,问题的主要症结不在消费领域,而在生产、流通环节;把主要问题推到农村消费者身上,则是开脱了监管责任。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与社会建设研究室主任钟君看来,问题食品频现农村有着深刻的经济社会根源。他表示,“城乡二元结构是导致问题食品流向农村的现实基础,这其中就包括城乡市场消费能力的差别。”在钟君看来,农村居民消费水平较低与对面子要求较高之间的矛盾,也是导致问题食品频现的重要因素。

  钟君指出,在上述内因尚难在短时间内迅速改变的当下,要治理这一愈发严峻的问题,就必须从外因下手,那就是进一步加大监管力度,让问题食品在农村无机可乘,通过“治标”为“治本”赢得时间。 (据中新社2月7日电)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