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产业经济 > 正文

我国独创海冰淡化成套技术 灌溉、罗非鱼养殖等综合效益显著

2014/2/10 14:40:17 来源:中国渔业报

北京师范大学将自主研发的海冰淡化成套技术成果以750万元的价格转让给北京华海德源科技有限公司。该技术由北京师范大学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海水淡化研究团队自主研发,成果为世界首创,填补了国内外空白。

"我们的工作不同于海水淡化,利用海中的冰找淡水,这在世界上还是独一无二的。"北京师范大学海冰团队顾卫教授说,环渤海地区人口比较多,降水比较少,淡水资源严重短缺,人均水资源量不到全国的1/5,是全国水资源保障压力最大的地区。而渤海是我国的内海,也是全球纬度最低的结冰海域。北京师范大学史培军教授首先将海冰与环渤海沿岸缺水的国家需求联系起来,于1996年首次提出了开发利用海冰资源,缓解环渤海淡水危机的科学设想。

团队刚开始研究的时候,受到不少人质疑,甚至有人认为是天方夜谭。因为海冰本身也含有盐,在当时海冰脱盐技术还停留在科研领域,如何通过量产实施,同时要考虑到成本因素,这是当时研究的空白。

1995年~2013年,该团队一直坚持研究,自主研制出"海冰固态重力脱盐方法",通过卤水淡化的方法,将海冰淡化成符合国家标准的淡水,同时还研制出海冰的采集技术与设备。

"我们从初期的每吨水6元成本,下降到5元,如果大规模量产后价格有望低于4元。"顾卫介绍说,"除了突破价格上的瓶颈外,我们的技术还实现了海冰淡化的零排放,解决了海水淡化盐卤排放的问题。"

"盐场需要盐,我们需要水,我们与盐场就能进行生产上的互补。"海冰淡化团队的一位成员说。海冰淡化团队与河北南堡盐场开展合作,将海冰淡化设施建在盐场边,通过合作将海冰淡化的卤水直接进入盐场的蒸发池,实现了淡化全程零排放。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每年有4个月时间采冰,正好是盐场的淡季,与盐场实现生产上的互补,实现基本建设设施的共享。

顾卫表示,海冰通常被看作是海洋灾害,对固定的钻井平台和来往船只都是威胁,如果利用海冰淡化技术实施,从海上取冰从而减轻海洋灾害,做到了把灾害转化为资源。

据悉,河北省黄骅市沧州渤海新区相关企业已经利用该技术所生产的海冰淡水进行了大田作物灌溉、罗非鱼养殖等应用,综合效益十分显着。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