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产业经济 > 正文

大豆进入“南美”季后期续空概率大

2014/2/14 10:58:42 来源:养殖巴巴网

  大豆进入“南美”季节,将吸引市场诸多注意力,同时蛋白粕走势受进口DDGS退运事件的影响尚未消除。整体来看,未来一段时间,油粕市场将围绕“南美大豆”及进口DDGS退运事件的进展来运作。

巴西大豆开始收割,阿根廷大豆种植活动基本结束,迎来关键生长期,尤其是当前南美大豆较美国大豆更具价格优势,使得市场增强对南美大豆的需求预期,给美国大豆出口带来冲击。在基本面偏空的情况下,后期美豆继续偏空运行的可能性较大。

基本面偏空美豆易落

自2013年8月上旬的阶段低点反弹以来,CBOT大豆主力连续合约累计上涨逾10%;但与2012年9月历史高点相比,累计下跌逾28%。

目前,巴西大豆作物已开始收获,阿根廷作物全部完成播种,并陆续进入关键生长期,在天气形势出现好转的预期下,南美主产国大豆增产形势正日益明朗。市场普遍预期巴西产量将超过美国,阿根廷播种面积虽然受此前不利天气影响可能低于预期,但仍将创历史新高,阿根廷政府预估值达2080万公顷。这意味着后期全球大豆生产供应因素对其价格的影响继续偏空。

需求方面,曾支撑美盘反弹的中国需求因素的影响由正面转向负面。

由于目前南美4月船期大豆到我国港口报价较美豆低了30美元/吨左右,已有国内厂商将美豆采购合同转向南美。美国农业部最新周度出口报告显示,截至1月16日的一周,美国对中国大陆地区装运90.7万吨大豆,低于前一周的118.6万吨。在南美作物顺利实现增产的预期下,如果南美大豆价格继续受抑制,后期可能有更多的美豆采购合同转向南美。

从技术面看,在上周再次冲击上方多次受其压制的200日均线未果之后,美豆期价转而向下破位,后期可能考验过去数月震荡区间下沿的支撑。

综合判断,预计美盘期价短线将继续呈现弱势,不排除进一步向下破位的可能性。 

国内油粕呈窄幅波动

上周,国内主要食用植物油品种价格总体平稳,局部小幅波动。上周三,环渤海地区四级豆油出厂价6600~6750元/吨,较前一周稳中略降;华东沿海地区出厂价6700~6800元/吨,稳中略升;华南沿海地区出厂价6600~6700元/吨,稳中略升。长江中下游地区四级菜油出厂价格8350~8500元/吨,持平;主要港口24度棕榈油分销价格5770~6000元/吨,稳中略升。 

沿海地区豆粕出厂价格稳中略升。上周三,普通蛋白豆粕出厂价为:环渤海地区3780~3860元/吨,较前一周回升20~40元/吨;华东沿海地区3800~3830元/吨,华南沿海地区3780~3820元/吨,稳中略升,与2013年初的价位基本持平。目前黑龙江地区普通蛋白豆粕出厂价3940~4000元/吨,回落20~50元/吨,同样与2013年初的价位持平。

DDGS退运事件影响未消

近期,国内蛋白粕市场走势明显受到进口DDGS退运事件进展的影响。2013年12月下旬首次出现进口DDGS退运,推动以菜粕为代表的国内蛋白粕价格大幅上涨;2014年1月中旬再次传出多批船货遭到退运,带动蛋白粕出现第2波上涨;此后,又传言进口DDGS顺利到货,蛋白粕期价开始冲高回落。以郑州菜粕主力1405合约为例,前一周五盘中突破2700元,而上周三向下跌破2600元,最低探至2579元,累计最大跌幅近5%。

目前蛋白粕市场处于消费淡季,后期价格走势关键因素在于供应,也就是说,我们仍要继续观察进口DDGS退运事件的进展。

港口棕油库存又见升势

监测显示,目前国内主要港口棕榈油库存接近100万吨,较前一周增加4万吨左右;其中广州港超过40万吨,天津港近20万吨,张家港接近12万吨,仍于历史相对高位。

据船运调查机构SGS数据显示,1月上中旬我国共装运马来西亚棕榈油约23.4万吨,较上月同期的23.5万吨持平略降,高于上年同期的19.3万吨,为近10个月以来月度同期装运量次高水平。

商务部预计,我国1月份进口棕榈油到港量为37.80万吨,较此前预期数量上调129.2%。目前,我国棕榈油市场处于消费淡季,在进口到港进度并未明显减慢的情况下,预计后期主要港口棕榈油库存将继续在相对高位徘徊。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