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食品安全 > 正文

徐州鱼翅厂查出1500斤甲醛 厂房在养猪场里

2014/3/15 15:32:46 来源:第一财经网

  3·15前夕,徐州市公安局经侦支队向苍梧晚报独家提供了去年全市侦破的一批涉假典型案例。这些案例中包括假冒品牌药品、假冒品牌化妆品、侵犯知识产权、生产伪劣机械零部件等,均和市民生活息息相关。今推出涉假案例样本分析报告,通过6大案件的解读,为大家提供消费安全警示。   

  大吴镇白集村民富种猪养殖场内有一个“人造鱼翅”的“黑加工厂”   

   人造鱼翅产自养猪场   

  办案单位:贾汪公安分局   

   ■案情回放   

   2013年8月下旬,贾汪公安分局经侦大队通过走访获取一条重要线索:大吴镇白集村民富种猪养殖场内有一个“人造鱼翅”的“黑加工厂”,味道呛人,怀疑有毒。   

  获取线索后,贾汪公安分局经过缜密侦查,联合贾汪工商局于9月3日,对该加工厂进行查处。这个加工点位于原白集矿东南方向约600米的民富种猪养殖场内。执法人员一进门就发现一辆厢式货车,车厢内摆放着24筐标注“人造鱼翅”的成品。   

  厂房内堆放着生产“人造鱼翅”所需的原材料和生产加工设备。进门东侧为英文标识的三无“二水氯化钙”,大门西侧堆放有注明“禁止用于食品和饲料加工”的工业用氢氧化钠、海藻酸钠、六偏磷酸钠等材料。   

  厂房西北角有用于生产加工“人造鱼翅”的加热、搅拌、过滤等设备一套,塑料桶近20个,水泵喷枪一套。   

  厂房北侧是一个搭建的彩钢棚,棚内建了7个连体水泥池,除西北角的一个水池空置外,其余池内均有浸泡在液体中、已加工成形的“人造鱼翅”。水池东侧两个方桶内也浸泡着满满的 “人造鱼翅”,另外还有已装筐的“人造鱼翅”20余筐,成袋包装的“人造鱼翅”10余袋。紧靠水池北侧有一个搭建的简易厕所,现场污水横流,散发着刺鼻的臭味。   

  警方在现场抓获犯罪嫌疑2名,查获甲醛1500斤,工业用氢氧化钠100斤,工业明胶3800斤,钙7700斤,海藻酸钠1200斤及成品、半成品“人造鱼翅” 1.6万余斤。   

  经查,2013年以来,贾汪区人戚某和其儿子二人在民富种猪养殖场的一简易厂房内,通过添加工业明胶、钙等伪劣添加剂,加工生产销售“人造鱼翅”, 并使用工业用氢氧化钠、甲醛泡制,成品销往周边的部分农贸批发市场。   

  目前,两名犯罪嫌疑人已被取保候审,案件已移送起诉至检察机关。   

   ■警方声音    

  鱼翅是酒店的高档消费品,近年来却屡屡出现在普通饭店的餐桌上。民警在调查中发现人造鱼翅属暴利行业,造假者的效益回报率高达200%,却以低质材料损害食客的身体。   

   ■权威指南

   消费者在购买鱼翅材料或就餐时,应查看商家的主体经营资质是否合法;商家的索证索票是否齐备、食品的外包装是否符合相关要求;是否在食品原材料公示栏公示原材料的来源;注意保留消费凭据,一旦权益受损,及时向相关职能部门或消费者协会举报或投诉。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