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市场动态 > 正文

肉价打破“赚平赔”三年周期:谁在操控猪肉价格(3)

2014/5/27 10:02:35 来源:猪价格网

  暴涨分析

  屠宰龙头企业被疑操纵市场

  有媒体报道,今年4月,发改委召集金锣、中粮、广东温氏等几家行业龙头企业开会,针对国内生猪价格持续低迷的情况进行商讨。在该座谈会后,金锣、温氏等屠宰企业便率先提高生猪收购价格,猪价从此步入上行通道,甚至开始疯涨。双汇集团被曝也参与了猪价的托市行动。

  有关人士则称,双汇派出人员参与相关会议,但收购价格随行就市,认为双汇操纵猪价并无依据。过度分散的生猪养殖,导致国内猪肉市场价格大涨大跌。

  据业内人士透露,以往生猪价格的上涨和波动有一个延后期,但是近期这次大涨没有滞后,几乎是同时涨起来的,不排除有企业前期低价收购,此次在短时间内将价格拉起来,实现高价出货。两个月内,如果猪肉价格又出现两位数的下跌,那么有可能证明此次就是人为操纵的价格上涨。

  东方艾格分析师王晓悦则认为,即使将排在国内前10位的大型屠宰企业联合起来,其市场占有率也不到10%。对于中国年出栏率达7.15亿头的水平来讲,他们没有能力操纵市场价格,反而屠宰行业的下游企业则可能是此次肉价暴涨的真正推手。“屠宰行业的下游企业是批发和零售,五一前受节假日效应影响,不排除批发、零售行业出现集中储备的可能性,导致市场供不应求,价格上涨。”

  业内争议

  政府该不该干预“猪价”涨跌

  粮食有国家最低保护价,为什么猪就没有?实际上,猪肉价格并非完全市场调节,跌破“红线”或暴涨,政府就会出手“收储”或“抛售国储肉”,帮助平稳物价。

  北京市农村工作委员会副主任李海平解释,养殖和屠宰属于生猪生产的两个不同环节,分别对应不同的经营主体,猪肉收储政策不能直接作用于养殖环节,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猪肉价格周期性波动问题。

  还有一种观点是,政府不能过分干预,否则会扰乱正常的市场秩序,导致更多的麻烦。例如,2007年猪价大涨时,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仅财政就有10项,包括能繁母猪补贴、能繁母猪保险、疫病防疫补助等,结果各路资本纷纷涌向养猪业,导致产能过剩。

  政府对策

  北京财政补贴“生猪价格指数保险”

  北京市农村工作委员会副主任李海平说,国家发改委每周发布一次的“猪粮比”为参照系,“猪粮比”是指生猪出场价格与玉米批发价格的比值,即卖一斤生猪可以买几斤玉米。我国目前生猪生产盈亏平衡点为“猪粮比”6∶1,跌破6:1农民即可获得赔付。

  “在‘猪贱粮贵’时,北京养殖户每头猪最多可获得1200元的保险赔偿。”李海平对记者说,这是北京为应对生猪价格波动对产业的冲击,为养猪户补贴上 “生猪价格指数保险”的第二年。实际上是为养殖户确立了一个最低收益保障,希望可以把养殖户积极性受到价格波动的冲击降到最低。

  在李海平看来,尽管不能完全解决猪肉价格周期性波动问题,但生猪价格指数保险机制直接作用于养殖户,至少能解决“价格过低—养殖户亏损—退出养殖—未来供应量减少—价格高涨”这半个周期的问题,对农产品价格进行有效调控。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