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财经报道 > 正文

国产奶粉能否逆势“归来”?(2)

2014/6/16 9:52:45 来源:新华网

   二问价格:近期不会涨价,奶粉不应成奢侈品

   从审查换证,到兼并重组,一系列的动作会否导致产品价格上涨?

   专家认为,重组带来的不仅是资源的融合,也会带来成本的降低。上海纽贝滋集团有限公司总裁余世荣说,今年年初与大庆绿叶乳业进行了重组,企业60%奶源来自于大庆,40%来自于国外等其他来源。经过严格原材料和财务控制,“奶源的总体成本下降了15%左右。”

   上海花冠营养乳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吴寿员也表示,重组会带来技术的改造、规模化的推进和创新营销模式,最终压缩企业的成本。

   “婴幼儿奶粉不是涨价的问题,而是价格有下降的空间。”上海市食药监局食品生产监管处处长巢强国说,和粮油类似,奶粉是婴幼儿的主食,不应成为奢侈品。而目前市场售价高于实际成本,也高于国外市场,原因很复杂,既因通道费用,又因消费者“价格贵质量就好”的心态。因此,需要各部门从多方面一起努力,“降价是一个慢慢调整的过程,也是时间问题。”

   宋亮也认为,在产能供过于求、高于需求增长的背景下,奶粉的价格不会上涨,整体来说可能进入下行通道。

   虽有空间,但降价也并非易事。一位业内人士表示,本来市场价格处于比较平稳的状态,如果忽然降价,可能带来消费者对质量下降的质疑,企业不敢去贸然冒这个险。“关键是谁会愿意去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三问监管:国产渴望回归一线城市,对事故“零容忍”

   距三聚氰胺事件至今已7年,整个国产乳业却仍在为行业的不诚信买单。专家认为,相较进口品牌,整个国产奶粉企业处于“信任指数为负数”,目前只能先在二三线城市“打点铺面”,想要全面恢复信心实非易事。

   “进口产品可能不费力气就能进行品牌树立,我们可能口水说干了也难有认同。”吴寿员坦言,尤其是面对一线城市消费者,国产品牌的弱势地位更加明显。不过这一形势正在缓慢扭转,不信任度越往三四线城市,越呈现衰减态势。

   “消费者的认可还远远不够。”余世荣说,企业目前也在通过消费者教育和口碑宣传,希望能回归一线城市,但目前仍是以二三线城市为主战场。

   整改升级、兼并重组,所有新规的目标都离不开“提振信心”。然而不诚信的代价是巨大的,重建更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行业协会等各方一起努力,花上十年八年的时间,方见成效。

   上海市经信委巡视员陈跃华表示,目前上海已经对乳品企业进行了信用体系建设,发生安全事故将进行联合惩戒;同时,监管部门对食品安全质量事故“零容忍”,“谁出事故就灭了谁。”

   “拿到新证的企业只是跨过门槛,能否在重组大潮中生存,目前仍是未知数。”曹明是说,只有经历了市场的洗礼、获得消费者认可的品牌,最终才能壮大。重组方案不是给出硬指标,而是借市场之手引导企业规模化发展,用大品牌的精细管理,提升产品质量,最终换取消费者的信心。(完)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