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食品安全 > 正文

网传营养快线风干变“乳胶” 专家称很正常

2014/8/14 9:46:21 来源:羊城晚报

  近日,一则营养快线风干变“乳胶”的帖子在网上疯传,并称“孩子的胃都成油漆桶了”。羊城晚报记者按照帖子提供的方法进行实验,果真制出“乳胶”。专家表示,这是正常情况,消费者不必惊慌。

  网帖:营养快线风干实验疯传

  消费者朱女士通过微信转给记者一条帖子:《营养快线风干实验,看看到底喝了什么?全球转疯了,转给你身边的朋友吧!》“我从朋友圈里转发过来,看完觉得很可怕。以后再也不敢给小朋友喝这些黑心乳制品了。”朱女士语气沉重地说,“现在食品安全大环境不好,为了保护家人安全宁可信其有。”

  帖子图文并茂地展示了营养快线风干变“乳胶”的全过程。“很强韧,不可以小看啊!扯不烂啊!”文中一幅图片这样描述。

  朱女士说,她怀疑牛奶变“乳胶”的元凶就是添加剂。“不然牛奶怎么会变‘乳胶’?里面一定是添加了不可告人的东西。”

  实验:乳制品24小时后变“乳胶”

  为了验证实验的真实性,记者按照朱女士的思路——变“乳胶”是因为里面含有添加剂。首先买了一瓶营养快线,成分中除全脂乳粉外,还有多种食品添加剂如黄原胶、瓜尔胶、羧甲基纤维素钠等;然后又买了一瓶纯牛奶,成分中除鲜牛奶外,再无其他。

  按照帖子给出的方法,记者将两种乳制品分别倒入两个平底容器中,在室温26℃条件下,放置24小时后观察结果:营养快线已完全风干,在容器底部形成乳白色半透明胶状物。记者小心翼翼地从底部把胶状物揭下来,果然可以得一片类似乳胶的物质,与帖子中图片相似,只是记者实验所得的“乳胶”并非撕不烂,而是一碰即破。

  另一个容器中,纯牛奶也已风干,只是干燥程度不如营养快线,局部液体尚未完全凝固。令人吃惊的是,纯牛奶也变成了乳胶状物质。只是颜色比营养快线更白、透明度更低,贴在容器底部很难整片撕下。

  专家:相关食用胶安全

  添加食品添加剂的乳制品变“乳胶”,没任何添加的纯牛奶也变“乳胶”,两者都有问题还是另有原因?

  记者联系了多位从事乳制品研究以及食品添加剂方面的专家。听完实验结果后,专家们并不吃惊。“消费者听到这样的消息、看到这样的结果,自然会产生不安全的想法。但是,从某种意义上讲,食品安全是一个科学问题,有时眼见并不为实。”专家们表示。

  乳制品专家解释说,一看到乳制品变“胶”,通常会怀疑里面添加了东西。简单讲,“胶”是由高分子物质聚合而成,但是,由高分子物质聚合而成的东西并不都是“胶”,只是具有“胶”的外观。

  比如,蛋白质就是一种可以成“胶”的高分子物质。牛奶中含有蛋白质,这也是为什么纯牛奶风干后会变成“胶”的原因。

  专家表示,营养快线里含有黄原胶、瓜尔胶和羧甲基纤维素钠,这些都是食用胶。当营养快线风干后,在蛋白质和这些食用胶的作用下,使其看起来就像是“乳胶”。其实,这些食用胶也是安全的。它们还有另外一个名字叫“膳食纤维素”。“现在很多人为了减肥不是都在花钱买膳食纤维素吗?”该专家说。

  提醒

  勿盲信食品安全帖

  记者查询资料发现,有关“营养快线风干变‘乳胶’”的消息,早在2011年已被曝出并掀起过一波大讨论。当时,有多位专家对“乳胶”形成原因给出了科学解释,并称这并非食品安全问题。

  事隔两年多,此类消息又在网上传播。记者查看了朱女士发来帖子的来源,是一个名为“华人总裁富翁俱乐部”的微信公众号。记者随即添加了对该公众号的关注后,对方发来一条消息:“……了解最新‘食品安全’请回复1”,按照消息指引,记者做出了回复。

  紧接着得到一组消息:“世界最脏的鱼,千万不要吃;砒霜般的几种蔬菜,切记!蛙腿好吃,却毁了一个家!(震惊!!!)……”不看内容,仅看标题,就已经让人吓出一身冷汗。

  记者向这个公众号发出提问:这些食品安全信息是真的吗?但对方始终没有回复。

  记者采访了几位媒体评论人,他们认为,频发的食品安全问题使消费者更容易相信这些负面的小道消息,甚至认为这才是真相。

  “现在的食品安全大环境已经很差,网络食品安全信息的随意传播,只能让公众离食品安全的真相越来越远。”有媒体人表示,作为网民,看到这类信息时,首先要注意信息来源,查看是否由官方媒体发出。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