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食品安全 > 正文

夫妇在螺蛳肉中加入甲醛后拿到市场销售 被判刑

2014/8/15 14:49:57 来源:桂林生活网

  桂林生活网讯(新闻调查记者 周绍瑜  实习生 吴思思)日前,秀峰法院审结一起生产、销售有毒食品的案件。临桂县一对夫妇在加工好的螺蛳肉中加入甲醛,浸泡后到市场上销售。两人以生产、销售有毒食品罪入刑,各领7个月刑期,并处罚金1.5万元。

  案件虽小,却因其事关食品安全,引起市民的广泛关注。这对商贩夫妇在其销售的螺蛳肉中所添加的甲醛,作为一种化学药品,2011年就被国家明文规定禁止在食品领域使用。

  那么,这些被添加在食品中的甲醛到底从何而来?甲醛为何能轻易流到了餐桌上?如何才能堵住甲醛流向食品领域的渠道?近日,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

  甲醛食品“上”餐桌

  秀峰法院审结的这起甲醛螺蛳肉案,涉案的是一对商贩夫妇。通过采访,记者梳理出该案中甲醛流向餐桌的链条。

  2012年起,临桂县的刘某夫妇开始经营螺蛳加工、销售生意。两人在秀峰区官桥村租用一间民房,用于螺蛳肉加工,成品运往西门菜市销售。去年8月,刘某听人说在螺蛳肉中添加甲醛,能延迟螺蛳肉的腐坏。于是,刘某到西门菜市附近的一家化工商店购买了一箱甲醛,总共12瓶。此后,刘某夫妇将螺蛳肉运往菜市销售前都用甲醛将螺蛳肉进行了浸泡。

  梳理这起案件,甲醛从市场销售到其被添加到螺蛳肉中,最终成为了市民餐桌上的菜品。一条非法添加甲醛的链条完整地呈现了出来。

  事实上,甲醛非法添加到食品中的现象,这起案件并非孤例。

  今年2月,秀峰区工商局联合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对辖区内的乐群和信义两个菜市场进行了食品安全检查。执法人员随机抽检了市场内7个零售摊点共14个品种,包括腌制酸品酸糟白菜、酸辣椒、酸豆角以及螺蛳肉。

  抽检食品的检测结果并不乐观。

  在14个抽检品种中,有8个抽检样品不合格,涉及二氧化硫含量超标以及食品中非法添加甲醛。有的二氧化硫含量超过国家规定的30倍,而有的抽检样品中,甲醛的含量达到了39毫克每公斤。

  曾参与此次检查行动的工商执法人员陆中明称,样品检测结果出来后,他们依法对非法添加的摊主进行了问话。据摊主们交代,他们所销售的腌制酸品或螺蛳肉,有的是从其他更大的菜市批发来卖的,对于是否添加了甲醛,他们并不知晓;而有的摊主则承认,所销售的腌制酸品或螺蛳肉是自己加工的,甲醛确实是他们所添加。

  食品安全是基层工商所的重点监管工作,工商所平时都会不定期地抽检食品。在采访中,数位基层工商所的负责人均表示,除了在螺蛳肉中发现有甲醛含量外,甲醛还常被非法添加入鱿鱼、虾仁等水产品中。

  从采访情况来看,正是一些不法商贩的非法添加行为,让甲醛食品流向了市民的餐桌。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