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食品安全 > 正文

在食品药品行业 山西省加快实施“黑名单”制度

2014/8/29 9:51:01 来源:太原晚报

   本报讯 (记者何宝国)10月起,我省三级食品药品安全“黑名单”制度将开始试行。昨日,记者了解到,根据省经信委制定的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工作实施方案,我省今年将加快实施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措施,建立违法违规企业“黑名单”制度。

   省经信委将推动我省食品工业企业建立并运行诚信管理体系,组织45户食品工业企业进行培训,指导10户左右食品工业企业建立并运行诚信管理体系。推动开展食品企业诚信管理体系评价工作,在我省红枣、醋、乳品、酒类等食品产业集聚区展开针对性的专题培训。同时,加强山西省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信息公共服务平台运营维护,推进该平台与国家平台互联互通、相互采信、资源共享。各市经信委及相关单位将进一步利用好山西省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的信息服务功能。

   我省将加快研究实施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措施,相关部门将建立违法违规企业“黑名单”制度,完善市场退出机制。记者了解到,今年10月起,我省食药监部门将试行省市县三级食品药品安全“黑名单”制度。非法添加非食用物质、生产经营腐败变质食品、使用回收食品作为原料生产经营食品、因食品安全犯罪受到刑事处罚等18种违法违规行为,生产经营者出现其中一种情形,将被列入“黑名单”。上了“黑名单”,生产经营者及责任人的基本信息、主要违法事实、处理结果等信息将向社会公布。对于列入“黑名单”的生产经营者,有关部门将加大监督检查和产品抽验频次,发现再次违法违规行为的,依法从重处罚。“黑名单”的期限一般为1年。期满时,由决定列入“黑名单”的部门对“黑名单”生产经营者组织审查,确定是否从“黑名单”中去除。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