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食品安全 > 正文

12个食品安全问题学术界解读出炉(4)

2015/1/18 7:18:04 来源:新华网

规模化牧场切忌求大求洋

  【现代牧业】

  解读专家 李胜利

  国家现代奶牛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

  专家观点:目前规模化牧场已成为我国奶牛养殖的主体。根据国家奶牛体系的数据,目前最好的奶源来自国内规模化牧场(乳脂率高于3.8%,乳蛋白率高于3.15%,体细胞数低于30万,细菌数低于20万,已经达到了世界先进的标准)。

  目前,土地已成为规模化牧场建设的关键制约。发达国家采取土地配套和种养结合的农牧结合养殖方式,可有效解决粪污消纳和优质粗饲料保障供给的问题。

  结论:万头牧场的建设必须因地制宜,切忌没有土地而一味求大、求洋,一哄而上可能孕育着环境和防疫的风险;一个万头牧场起码配备3万-5万亩土地;规模化牧场必须配套好粪污处理设施和土地,实现粪污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循环利用;万头牧场生产必须加强内控,杜绝重大疫病风险。

  关于海参的“误会”

  【大连海参-抗生素】

  解读专家 陈峰

  国家“千人计划”特聘专家、北京大学终身讲席教授、北京大学工学院副院长、北京大学食品与生物资源工程研究所所长

  专家观点:央视的报道原意是指海参养殖由于排放污水问题造成对海洋环境及生态的破坏。然而,该报道却被很多其他媒体诠释为“用大量抗生素养海参”,造成食品安全问题。

  其实国家对养殖业使用抗生素有严格的规定,正确使用抗生素是安全的。鉴于目前海参育苗多半是采用规模化生产,有可能出现“密度过大、水体污染、发生疾病”等情况,因此我国相关标准规定,在海参育苗阶段允许正确使用抗生素或用微生态制剂来预防和治疗。

  建议:要对海参养殖业的污水排放定期抽检并进行严格监管,防止海参养殖过程中违规大量使用抗生素。加强海参养殖的规模化和集约化,并建立可追溯体系。

  媒体报道也要“分级”

  【微生物污染】

  解读专家 刘秀梅

  国际食品科技联盟食品安全专家委员会共同主席、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研究员

  专家观点:2014年国际共有6个国家、地区发生7起微生物事件,其中5起由致病菌引起,2起由真菌毒素引起。国内社会过度关注菌落总数指标,未重视对致病菌污染的报道,易对消费者引起不科学的导向,也给行业带来不公正的压力。

  建议:媒体在报道微生物事件时,应对事件按风险高低进行分级报道,并对消费者给予适宜引导。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