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企业资讯 > 正文

三鹿再停产因接盘者债务缠身 品牌易让人想起毒奶粉(3)

2015/4/20 9:41:46 来源:心境融观察

  其中来自义乌市人民法院的判决书显示,2013年12月初,浙江三鹿因为资金周转困难,向俞艳芳借款620万元,约定借期到2014年10月28日止。但是借期届满,浙江三鹿没有归还这笔借款。

  在该判决书中,被告方除了浙江三鹿,列在第一、二、三被告的分别是朱劲松、杨银花以及朱晨昀。后者为杭州千岛湖嘉聪实业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而该公司的地址正是相关人士透露的浙江三鹿被迫迁离之后的地址。

  争议成真

  两年前热闹一时,如今却是窘迫离场。

  “他不忍看到一个经营了50多年的民族品牌就此退出历史舞台”,两年前接受采访时,代表浙江三鹿的江新华对媒体说过这么一句话。显然,他们是想创造一个覆灭的民族品牌重生的奇迹。

  然而,历史不会因为一句话而改变,奇迹最终也没有出现。

  对于接下来会不会让这个民族品牌退出历史舞台,原浙江三鹿总经理助理朱明星回答的有些含糊。“暂时不生产了。”他说。至于以后还会不会继续运作“三鹿”这个品牌,他表示先放一放再说。

  事实上,对于朱枫梅花730万买下“三鹿”这个品牌的行为,从最初到现在争议就没有停止过。

  “我觉得这家企业的行为无论是当初竞拍商标,还是现在推出这样的商标产品,其实都是冒险和特别糟糕的事情。”北京志起未来营销咨询集团董事长李志起曾经对此表态。他表示,一个品牌的含金量和美誉度与其是否含有正能量、好印象是密切相关的。三鹿这样一个企业是因为食品质量出现问题,在老百姓心中,几乎就是“假冒伪劣产品”、“食品不安全”的代名词,老百姓第一联想都是不好的,这个品牌几乎无价值,要让消费者真正淡忘这一点,恐怕要付出几代人、几十年的代价。

  与此观点相同的还有《食品界》总编辑姜昆。“至少两年内我不看好。”2013年面对正炒得火热的三鹿有机面,姜昆说。在他看来,三鹿有机面刚推出来就招徕媒体关注很可能是试水,真正要把品牌培育好,还需要花费很大的代价。

  但是正如之前的代理商林岩所说,刚开始炒作的时候卖得还可以,但是热度下降之后,还是不行。

  “这个品牌本身就有不好的基因,大家一看到‘三鹿’,还是会想起‘毒奶粉’。”营销界人士潘守正曾告诉新金融观察记者。

  现在,回顾“三鹿”这个曾经的“知名”品牌,站在十字路口的时候,被浙江商人“拯救”。但是,可能是自身陷入泥潭太深,即便沉淀了4年,也没有摆脱大家对它的深刻印象;也可能是后来者定位不当,将新产品定价太高,本指望在中高端食品领域开辟一条新路,但是没想到消费者依然不买账。

  在“三鹿”整体被拍卖前夕,还曾有业内人士预测,不管是谁把三鹿收购了,只有两种可能:一是三鹿死得更快,人员流散,只剩下厂房和设备;二是重组方企业死得更快。

  现在来看,购得三鹿原来的厂房设备的三元乳业曾连续多年被“三鹿”拖累,业绩始终无法“转正”。最近两年才有余力发力以三鹿为基础的奶粉业务,虽然有所起色,但是从市场上依然没有传来好消息。

  而被浙商买下的“三鹿”品牌,很可能再难现江湖了。  来源:心境融观察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