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产业经济 > 正文

中国粮食安全现新动向?

2015/7/8 16:16:08 来源:粮油市场报

近期,一种马铃薯馒头—也称土豆馒头,在北京市200多家超市悄然面世并热卖。据了解,到今年10月,销售范围还将扩大到京津冀的500多家超市。

这款看起来颜色略黄、与传统小麦馒头并没有太大差异的馒头的问世,并非简单意味着一个食品新产品的出现,其背后是我国千百年来粮食安全格局的重大改变--土豆将可能成为小麦、稻谷、玉米三大主粮品种之后的第四大主粮品种。一个事关13亿人吃饭问题的新命题正开始演绎。

发展战略的破题之作

农业部副部长余欣荣说,马铃薯主粮化是指将马铃薯加工成馒头、面条、米粉等主食产品,实现由目前的副食消费向主食消费转变。

土豆馒头是今年年初农业部对外公布马铃薯主粮化发展战略后面世的首个主食产品,由中国农业科学院研制农产品加工研究所一个专业5人团队历经近两年时间研制成功。该项目被视为土豆主粮化战略的破题之作。

余欣荣认为,长期以来,马铃薯未能成为主粮的原因是“三缺”:一是国内马铃薯消费一直以鲜食为主,缺乏符合中国蒸煮饮食文化的主食产品;二是缺少适合中国主食产品如面条、米饭、米粉等的专用薯种与加工技术;三是民众多将马铃薯看作饱腹充饥的食物,缺欠引导作为主食消费的社会环境条件。

马铃薯主粮化战略的提出以及土豆馒头的成功,将可能改变上述局面。

土豆纳入主粮因粮食不够吃吗?

有关人士认为,推动马铃薯成为我国第四大主粮品种,旨在应对未来粮食需求的刚性增长和口粮品种增产难之间的矛盾,开辟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新路径。农业部预测,马铃薯营养丰富,且成为主粮后未来可提供4000亿斤的粮食供给。

尽管我国粮食持续丰收,粮食生产形势见好,但并不能掩盖未来我国粮食安全面临的压力。专家预测,未来较长一个时期,我国粮食消费需求仍将是刚性增长的趋势,到2020年粮食需求增量在1000亿斤以上。但受耕地水资源的约束和种植效益的影响,小麦、水稻等口粮品种继续增产的成本提高、空间变小、难度加大,要保障我国粮食安全,需要开辟增产的新途径。

根据农业部提供的统计数据,马铃薯理论亩产可达8吨,而目前我国平均只有1吨多一点。未来可以在不挤占三大主粮的前提下扩大种植到1.5亿亩,并且可以通过推广高产高效、可持续的技术模式,把亩产提高到2吨,这样年产鲜薯可增加2亿吨,也就是4000亿斤,大约相当于2014年全国粮食总产量的三分之一。

从副食到主粮要过几道关?

记者采访发现,土豆要真正完全转变为主粮,前面至少还要闯过“三道关”:首先,要有让千家万户家庭制作方便的技术和材料;其次,价格要能为普通民众承受;再者,需要得到消费者的接受和认可。有关专家表示,我国地域广阔,各地区饮食习惯风格迥异。土豆要主粮化,必须要有风格多样口味不同、满足不同群体和不同区域多元化需求的产品,才能得到消费者认可而被接受。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