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食品安全 > 正文

大量假劣食盐流入云南市场 相关部门扯皮致监管难(2)

2015/7/27 9:45:47 来源:云南网

不同部门相互扯皮 监管难度大

昆明不断加大查缴假冒食盐的力度

近年来,云南盐务部门不断采取查市场、堵源头等手段,全方位监控食盐市场,严厉打击制售假冒食盐的违法行为,提高碘盐覆盖率。但劣质盐、工业盐、饲料添加剂氯化钠等假冒食盐行为,在云南偏远地区仍呈上升趋势。

尽管这些假劣食盐危害极大,但生产、销售却屡禁不止?

据云南盐化相关负责人介绍,“一方面的原因是其中的利益巨大。消费者经常购买的‘白象牌’食盐一包的价格在1.5元至2.5元之间,而工业盐价格仅0.8元钱一公斤,将工业盐伪装成食用盐销售,堪称暴利。”

而生产假盐的小作坊则由于隐蔽性强,相关部门监管力量不足等原因,成为了假盐屡打不绝的原因之一。

2014年10月,昆明市公安局民警曾在官渡区小板桥大羊甫村一仓库内查获一制售假冒食盐窝点,当场缴获制假产品75吨多。制售假冒食盐的嫌疑人表示:“因为价格便宜,生产出来供不应求。”

因涉嫌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罪、非法经营罪,王某某等4人被官渡区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各4年,并处罚金各20万元。

对此,法律界人士认为,5倍的罚款太轻,案件中被起诉的4名犯罪嫌疑人涉嫌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罪,从法律角度来说,社会危害大,应予以重罚。

记者还了解到,导致出现饲料添加剂氯化钠流入食盐市场难监管的根本原因在于,国务院颁布的《食盐加碘消除碘缺乏危害管理条例》及2013年修订的《食盐专营办法》两部法规均把畜牧用盐作为一个特殊的品种列入了食盐专营管理的范畴,等同食盐管理。而农业部2013年发布的《饲料添加剂品种目录》,将氯化钠作为矿物元素饲料添加剂来对待,并据此认为饲料添加剂氯化钠的生产属于农业部门审批和主管。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