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产业经济 > 正文

奶粉药店专柜销售或无疾而终

2015/7/30 17:41:36 来源:食品商务网

2013年6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等九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婴幼儿配方乳粉质量安全工作的意见》,决定试行婴幼儿配方奶粉药店专柜销售。

相关部门表示2013年到2015年期间,将完成三个阶段。从今年10月至明年春节,完成北京和江苏试点。明年春节后,在试点的基础上,再选择100个消费能力强的城市作为扩大试点,完成1万家店的投放。到2015年,再投放1万家,扩大到400个城市。早在去年,就有专家表示,药店试点销售奶粉恐会竹篮打水一场空。果然,两年过去了,该项目并没有计划中顺利,北京已有5家药店门店撤掉了奶粉销售专柜,南京虽然尚没有撤柜的,但普遍卖得不好,在该市的试点药店有的店面一天只卖一罐奶粉。当初声势浩大的试点,似乎面临无疾而终的局面。

奶粉当药品管曾经被视为提升婴幼儿乳粉质量、提振消费者信心的乳业救赎举措,引发社会强烈反响和热切企盼。然而,实现奶粉当药品管途径之一的奶粉进药店销售遇冷表明,消费者并不领情。一项旨在保证质量、促进消费的惠民善举,缘何叫好不叫座甚至可能无疾而终?

1、价格

同样销售某个品牌的奶粉,药店售价最高。对于家长们而言,奶粉可是一个需要长期购买的物品,去药店买奶粉显然不是首选。

2、营销方式

药店在服务和营销策略上也有缺陷。从各地情况来看,很多设有奶粉专柜的药店,依旧停留在卖药的思路上,从而制约了发展。

3、质量

“安全的奶粉是生产出来的,不是药店专柜销售出来的。”奶粉进药店解决不了奶粉质量的本质问题,药店只是提供一个销售的空间,并不负责质量保障,也不参与监管。

4、购买方式

药店销售奶粉限制过多、购买手续过于繁杂,目前奶粉进药店的销售方式均为奶粉专柜设立自助售货机模式,消费者需要自助使用扫描、刷卡付费的电子终端,操作较为繁琐,购物体验感欠佳。

多种原因造成了奶粉进药店试运行两年多来,遭遇冷场的尴尬场面。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奶粉进药店只有总体目标,没有具体实施细则,这便导致安全监管无从施展。国家虽提出了奶粉当药品管的要求,但在具体的操作层面,因奶粉进药店尚处于试运行阶段,也没有配套的实施细则,这就使得对奶粉进药店的监督,仍然处于只可观望不可实施的尴尬地步。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