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市场动态 > 正文

最低收购价维持不变 利于后市麦价稳定运行

2015/10/14 17:05:53 来源:养殖巴巴网

2016年国家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出台,收购价格继续维持2015年水平不变。笔者认为,当前正值秋粮大面积收获、秋冬种即将全面展开之际,此举一方面既有利于稳定小麦市场的走向预期,另一方面也对农户种植小麦的积极性起到相应的引导作用。


节后小麦出现报复性下跌

进入10月,国内小麦价格并未延续9月份以来逐步趋稳的市场行情,相反,由于市场支撑力度减弱,麦价普遍出现大幅度下跌。

截至上旬末,河南郑州、山东济南新产中等白麦进厂价为2300元/吨,河北石家庄2320元/吨,均较9月底下跌60元/吨;江苏新沂2320元/吨,下跌40元/吨;安徽蚌埠2310元/吨,下跌50元/吨。

一般来说,在国家托市收购结束后,麦价会有一波下跌行情,但今年的跌幅可谓历年少见,目前价格再度跌破最低收购价水平,这说明市场对后市并不看好。从区域看,此轮小麦价格下跌,北方麦区跌幅大于南方麦区。

节后麦价大幅下滑,主要原因是国家小麦托市收购已经结束,节日需求效应逐步退去,加之市场对2016年国家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的调整猜测不一,小麦市场在短暂的真空期内失去支撑。不过笔者认为,此轮小麦价格下跌,市场心理成分占据更大比重。

新政出台利于麦价走向稳定

颇受关注的2016年国家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面纱揭开,收购价格继续维持2015年水平不变,2016年生产的小麦(三等)最低收购价仍为1.18元/斤。国家政策延续稳定,有利于稳定市场心理,也有利于稳定后期小麦价格的走向预期。

此前国家对东北临储玉米收储政策进行了调整,突出特点是收储价格大幅下调,收储标准更为严格,使得节后玉米市场价格跌跌不休。而国家对小麦收购不仅继续实施最低收购价政策,而且价格也维持上年水平。这充分说明,国家对于作为主要口粮小麦的政策支撑力度仍然较强,并不愿意看到小麦价格大幅下跌,政策的标杆作用有利于后市小麦价格走向稳定。

不过也应看到,国家在农产品收储政策过渡时期,小麦最低收购价格连续两年维持不变,此举也带有明显的稳市色彩,这也说明国家对小麦价格以往连年上调的惯性思维被彻底打破,政策对市场的支撑也在逐步减弱,小麦远期市场上涨的动力不断消失。

集中售粮结束 供需矛盾缓和

今年夏收期间,受市场大环境影响,农户小麦出售积极性较高,往年的惜售心理几乎荡然无存,加之市场各主体入市谨慎,市场购销始终不温不火,局部地区卖粮难现象屡见不鲜。

9月30日,国家最低收购价小麦收购预案执行期限已经结束,预示着今夏小麦集中收购落下帷幕。尽管今年小麦收购进度同比偏慢,但小麦收购期限较往年明显拉长,尤其国家一再扩大托市范围及南方麦区相继出台鼓励收购政策,使得今夏小麦集中收购期内收购总量仍然达到一个较高位置,这也说明农户手中小麦已经不多,最起码符合质量的小麦已经有限,估计流通市场相较于集中上市时期的压力将会逐步缓和。

国家粮油信息中心预计,我国2015年小麦产量为1.27亿吨。截至9月30日,河南、江苏等9个主产区各类粮食企业收购新产小麦6631万吨。以当前收购量测算,收购量已占到总产量的一半以上;若以80%的商品率测算,当前的收购量已占到商品量的65.26%以上。

从需求上看,尽管小麦市场季节性消费已不明显,但按照惯例,四季度需求还会增加。尤其随着时间推移,农户手中余粮有限,作为需求主体的面粉厂采购会转向贸易商和粮库,这就相当于增加了必要的流通环节,价格包含了仓储保管费用、利息等储存成本,时间过得越长,储存成本就越高,这在一定程度上将支撑小麦价格。

更值得市场关注的是,今年以来多地频繁出现的极端天气,使得主产区部分地区小麦品质较往年大幅下降,特别是南方麦区部分地区质差小麦比重偏大,符合制粉企业要求的小麦当前市场批量采购已显困难。一旦区域流通市场高质量麦源供给出现偏紧,企业获取粮源就只能从拍卖交易上采购,届时市场将会有所反应,小麦市场价格或会向拍卖价靠拢。

出于政策和市场双方面的考虑,后市小麦行情虽难以乐观,但也不至于过度悲观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