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综合报道 > 正文

农产品如何走出“卖难”困局

2015/10/30 11:10:38 来源:天津日报

“农产品卖难”问题多年来一直是农民经常遇到的难题。近年来,常有媒体报道本市农民遭遇大白菜、芹菜、玉米、西瓜、葡萄等农产品滞销而经济受损的消息。在当前国内市场大部分农产品告别了普遍短缺的时代,鲜活农产品的“卖难” 现象尤为突出,成为影响农民持续增收的一大问题。

盲目跟风生产导致价跌伤农

据了解,随着农村经济快速发展,许多年轻人纷纷转移到第二、第三产业,目前在农村务农者主要以中老年人为主。这部分农民中许多人的文化知识薄弱,信息相对比较封闭。近年来,各地农业生产能力大幅提高,农副产品商品量大幅增加,由于许多农民面对大市场时却严重缺乏获取市场信息的能力,所以出现了农民不了解市场需求和规律,不知道种什么;不敢扩大生产或盲目扩大生产;生产出的优质农产品却卖不了好价格等现象。

换句话说,这部分农民更懂得和注重农业生产,对市场农产品的需求情况却知之甚少。一家一户生产量少还好说,若是为多赚钱而盲目扩大生产规模,收获时面对大批量新鲜的农产品堆在家中,或苦于没有富余人力去市场上销售,或烦恼同类农产品供大于求而销不出去。盲目扩种是这类农民的普遍现象,他们没有了解市场信息的可靠渠道,也缺乏对市场信息的准确分析和把握,经常是看见别人种什么品种发财或是市场上什么品种好卖就跟着种什么。等到自家种植出来了,却发现市场已经发生变化,去年还很好卖且价格较高的同类农产品,今年突然卖不动了或者卖不上价了。

上世纪九十年代前后,天津曾经兴起一阵种植红果热,当时由于果茶饮料的热销,很多农民见红果原料供不应求,以为找到了一条致富途径,纷纷种植红果。天津的红果主产区原本在蓟县,可是由于农民盲目扩种,导致从没有种过红果的近郊乡村也栽植了大片红果林。两年后,市场上红果压颤了街。不料,红果的价格因供大于求而大幅下跌。后来,有些农民只好忍痛砍掉红果树。

前几年,本市又上演了一场同样壮观的冬枣大战。由于口感脆甜的冬枣被广大消费者认可,一股扩种冬枣的热潮很快从冬枣的主产地大港传播开来,几乎各涉农区县都有农民跟着种。同样是供大于求的原因,冬枣从当初20元一斤的高价跌落到现在5元一斤,最便宜时10元钱三四斤。消费者是捡到便宜了,可许多盲目跟风的农民却没赚到太多钱,甚至遇到冬枣销售难的问题。

再好的农产品市场上多了也就不值钱了。农民要想找到“摇钱树”,必须准确了解市场供求信息,学会错位看市场,除大宗粮食类农产品外,尽量选择独特、稀少、珍贵的品种种植才有竞争力。否则,去年种赚钱今年种不赚钱的事就会不断重演。在现实生活中,农民吃尽了信息闭塞的苦,这类经验教训不胜枚举,是造成农产品卖难的一个重要原因。

好产品也有销售难的时候

前不久,有媒体报道,蓟县出头岭镇五清庄村农民王兰宝今年种的500棵苹果树大丰收,却愁得卖不出去。老王疑惑,他家的苹果又甜又脆,个头均匀,外形漂亮,以前年年都是商贩上门抢着购买,从不愁销路,今年怎么迟迟不见商贩登门。眼瞅着新摘的一筐筐苹果卖不出去,这让从不为销路犯愁的老王措手不及,头回着了急。“听说周边果农的苹果今年都赶上大丰收了,太多的缘故。”

为优质农产品犯愁的不只王兰宝一人。在北辰区徐堡村的枣园里,颗颗又大又红的马牙枣挂满了枝头,一派丰收景象。可是,村枣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郭西申却高兴不起来,他对记者大吐苦水,徐堡村枣树种植面积1300亩,年产大枣600吨左右。得益于徐堡独特的土壤环境,这里生长的大枣外形独特,口感好、甜度高,富含多种微量元素,被誉为“人参枣”。每年一到收获期都会吸引各地的批发商主动进村高价收购,其中每年70%的枣品都销往北京,可以说供不应求。但是近两年来,随着河北、陕西、山西等地的高品质鲜枣大量涌入北京市场,给“质优价高”为主打的徐堡大枣带来了不小的冲击。供求关系悄然发生了变化,但大多数枣农没有意识到长期以来坐等客户上门带来的危害。不少村民甚至发出了这样的感慨,“守着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的金字招牌,这枣怎么就卖不动了呢?”

一直以来,本市很多农民都存有这样的观点,只要把握住农产品的质量,就不愁卖不出去、卖不出好价钱。俗话不是说吗,酒香不怕巷子深。然而,现实是这句老话的的确确让不少农民在市场面前栽了跟头。

如今是科技发达、信息爆炸的时代,各地生产的农产品丰富多彩,新、奇、特、优的品种不断推向市场,极大满足了消费者的多种需求。很多过去还是独一无二的农产品,其生产技术很快被传播开来并被他人掌握,同类农产品迅速推向市场,使其成为大众化产品。那种守着一两个名优农产品吃老本的生产方式已经不行了,靠拥有一两项独门绝技而沾沾自喜的生存技法也靠不住了。再好的农产品也要靠新颖的宣传、包装和推销手段等去赢得广大消费者的信赖,否则,坐家苦等客户,只能被汹涌的变化万千的市场大潮淹没。

确保农产品质量优秀只是拥有打入市场的首要资格,如果想真正占领市场,还有很多开拓工作需要农民去做。不能光低头忙生产,还要学会抬头看市场。开拓市场工作与精心培育产品同样重要。只有将产品销到消费者手里,才能充分展现其优质优价的魅力。否则,再好的农产品压在生产者手里,甚至造成腐烂损失,就会影响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延缓农民增收的脚步。

转变观念卖“活”农产品

当农产品由长期供不应求转变为阶段性供大于求后,为农产品寻求市场已成为农业发展的关键。在我国已经加入WTO、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时期,面对相对饱和的国际、国内市场,要想确保农民保持持续增收的良好势头,尽快解决农村频现的农产品滞销这个老大难问题,已成为摆在各地农村部门和广大农民面前刻不容缓的课题。

从目前出现的多例农民解决农产品销售难题来看,遇到问题找媒体求助呼吁,集社会大众之力,确实给不少农民解了燃眉之急。但是,这种办法都是临时的,救急的,并非常事。若要从根本解决农产品销售难题,首先要求农民必须彻底转变观念,树立强烈的市场意识,变坐家待销为主动出击。把销售置于生产之前,先找着市场,再考虑投产,避免出现卖难问题时才着急抱市场的佛脚。

市农委强调,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要把完善农产品销售市场,作为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措施加快落实到位,特别是要扶持和鼓励在农产品生产基地建立地头市场,架起生产者和销售者的桥梁,让农民依靠市场安排生产,就近找到产品销路。

市消费者协会代表建议,鉴于农民一家一户为农产品找销路比较困难,提倡农民组织起来,积极加入农业合作社,大家抱团合作,通过农超对接、农校对接、农企对接等,依靠共同的品牌优势,建设稳固的直通的农产品销售渠道。既降低运营成本,又便于产品安全可溯。

双街现代农业示范园是北辰区率先触网的农业企业。在该园区网络销售负责人刘建看来,“现在是互联网大发展时代,传统农业加入互联网可以让农产品更快捷、直观、广泛地销售到消费者手中,对解决目前存在的农产品销售难问题大有裨益。”如双街葡萄通过网购快递最远卖到广西。据介绍,该园区今年1至9月网上销售占到总营业额的30%,明年预计网上销售将占到园区总销售额的50%以上,销售额将达数千万元。

有农业专家表示,对于鲜活易腐农产品而言,提高冷藏保鲜技术和深加工能力是缓解“卖难”“烂市”的可行之道。如果能尽快解决这些问题,不仅可以延长这些鲜活农产品的上市时间,而且可以明显扩大这些产品的市场空间,还可以延伸其产业链,确保鲜活类农产品保值增值。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