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产业经济 > 正文

解决卖粮难需考虑产业链问题

2015/11/24 20:46:10 来源:中国产经新闻报

尽管今秋我国多地粮食丰收,但在秋粮收购季,农民们却难言喜悦。近期粮食市场供应压力增大,加之此前市场粮价低迷、国内库存居高不下,农民的利润空间受到挤压,江苏、河南等地再次出现“卖粮难”现象。

实际上,这仅是个表象,其背后问题十分复杂,除了受到生产、销售、储备影响之外,还涉及粮食收购政策、市场形势变化等原因。

据悉,目前国内粮食供求总体宽松,国际粮价低位运行,国内外粮食差价仍然较大。有数据显示,今年11月中旬,小麦、玉米、大米的国内外差价分别为每吨700元、630元、760元。11月1日国家在东北地区启动临储玉米收购后,关内玉米价格止跌反弹,出现上涨。11月17日,河北、山东和河南等地玉米平均收购价格分别为91元、94元和88元,较10月下旬上涨8.3%、5.6%、17.3%。

与此同时,我国粮食生产尽管连续多年丰收,但消费增速却明显放缓。粮食品种结构矛盾加大,玉米阶段性过剩,大米供大于求,高粱、大麦等玉米替代品进口大幅增加,国内粮价存在较大下行压力。

实际上,类似问题已困扰我国粮食市场良久。为此,十八届五中全会也已明确提出“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理念,对过去“藏粮于仓、藏粮于民、以丰补歉”的策略进行了补充与调整。同时,为应对仓储问题,中央财政于今年拨付资金约150亿元,用于支持粮食仓储设施建设、“危仓老库”维修改造,明确了跨省移库、简易仓储设施建设财政补贴政策。  然而,这样的调整似乎有些缓慢,尤其是面对现在秋粮市场上“卖不掉、装不下、吃不完”的景象。相比从前单纯的粮食供需偏紧,目前的粮食生产同时面对结构性过剩、仓容不足、品质低下、内外价格倒挂等诸多不利因素。

需要注意的是,就目前状况而言,单纯依靠扩大收储或托市收购已无法解决粮食市场面临的的问题。在加大收购力度的基础之上,如何消化现有库存值得思考,这将成为扩大仓储能力、提高粮食产值的有效途径。受益于粮食原材料的供应充足,有关部门应为食品饮料、饲料加工、畜牧养殖等产业扩大加工能力打好基础,使其得以延伸产业价值链,进而使农产品(15.60, -0.18, -1.14%)加工业得到长足发展,促进粮食消费水平的提升,从而缓解粮食储存压力。

同时,中央财政不妨加大对农机购置、农业技术推广与服务等相关方面的财政补贴,从而引导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和农业科技支撑能力,进而打造加强版农产品产业链条。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