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市场动态 > 正文

分析师观点:国内生猪产业体提质增效还需努力

2016/4/9 10:22:59 来源:搜猪网

2016年4月7日,农业部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向媒体介绍玉米结构调整与生猪生产形势有关情况,农业部畜牧业司马有祥司长马有祥在回答记者提问时,对进口猪肉有三个判断:大量进口不必要、不合适、不可行。

大量进口不必要:我们有比较充足的生产能力,也有非常灵活的市场发展机制。

大量进口不合适:生猪产业一头连着消费者,一头连着农民,近4000万户的养猪户,加上上游饲料工业,下游的屠宰、运销产业,产业链长,就业人口多,大量的进口替代国内猪肉是不合适的。

大量进口不可行。剩余的可进口的猪肉不超过300万吨,如果中国猪肉出现大的缺口,进口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我们讨论进口猪肉,更多的是关注其对国内猪价的冲击,对国内养猪产业的冲击。农业部已经判断大量进口猪肉不必要、不合适、不可行,尽管当前我国猪肉进口量增幅很大,其绝对量以及相对国内猪肉产量的比例均比较低,即使中国猪肉出现较大的缺口,进口猪肉也是解决不了问题。因此,在研究进口猪肉对猪价的影响时,我们需要认清这一事实。而且在农业部的采访中,马有祥表示,“猪价维持高位应该是今年的常态”。

进口猪肉之所以能够得到整个行业的广泛关注,除了国内猪肉进口量的增加外,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进口猪肉价格低,国内外猪肉存在比较大的价差。马有祥表示:“目前国内外猪肉存在比较大的价差,这是养殖成本不同造成的。”进口猪肉养殖成本比国内低,有多方面的原因。首先,饲料成本比国内低三成以上;其次,饲料转化效率高;再次,能繁母猪提供的有效仔猪数较高。面对进口猪肉的竞争,我们的生猪养殖面临着成本方面的劣势,这是我们不能忽视的问题,也是我们需要面对的问题。马有祥表示:“下一步,我们将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国内生猪产业提质增效,增强竞争力,稳定生产和市场。”

从农业部的回答中,我们已经知道大量进口不必要、不合适、不可行,2016年猪价高位将是常态。但进口猪肉的低价也让我们认识到了在养殖成本控制方面的不足。因此,面对国际化的竞争,养猪行业需要做的是,降低养殖成本,提高养殖效率,增强自身的竞争力。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