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市场动态 > 正文

持续降雨搅乱新麦收购格局!

2016/6/7 9:58:14 来源:布瑞克农业数据

  自5月19日以来,长江中下游地区雨日达7-10天,受持续降雨影响,湖北、江苏、安徽及河南部分区域新小麦产量、质量受到不利影响,局部区域受灾严重,目前国内小麦主产区新小麦收获进度已经近过半,其中安徽地区收获进度54.3%,其中合肥、六安、阜阳、滁州、淮南等地进展快;河南地区麦收已过半,收获小麦面积达4209万亩。继南方麦区大范围持续遭遇降雨之后,近日北方麦区也遭遇大范围不利降雨影响,降雨对河南豫中和豫北局部造成影响,14万亩小麦不同程度倒伏,受此影响,主产区新小麦收获以及收购进度较为迟缓,且上市新小麦产质量堪忧。从上市新小麦质量情况来看,新小麦质量参差不齐,整体容重降低、水分较高、不完善粒比例高,尤其是呕吐毒素超标,目前市场质优新小麦数量越来越少,而质差新小麦数量越来越多,这种情况随着后期主产区降雨的持续仍在发酵。

  主产区上市新小麦收购价大幅低开,促使安徽、湖北、江苏以及河南地区分别于5月31日、6月1日、6月3日、6月6日相继启动托市,中储粮和粮食部门明确,为确保粮食食品安全,赤霉病小麦病粒超过3%严禁收购入库。在主产区新小麦质量分化明显的情况下,质优小麦备受市场主体青睐,但规模化采购难度较大,而质差小麦因数量多、玉米价格低等因素制约,市场收购报价明显低于质优小麦,从而使新麦市场收购报价跨度拉大。据市场监测,截至6月上旬产区上市新小麦满足制粉质量要求的市场收购价在2000-2200元/吨,而质差小麦市场收购价在1200-1400元/吨,甚至更低。在需求决定供给的背景下,符合市场需求的小麦其价格空间明显高于难以满足市场需求的小麦。

  随着主产区降雨的持续,市场主体看涨心态明显增强,质优小麦数量的持续下降以及质差小麦数量的持续增加,使得其市场行情分化将进一步增强,新麦年度内供需格局发生明显转变,主产区质优新小麦的采购难度将明显加大,这也将明显推升其市场收购价格。国内陈小麦虽库存数量同比较高,但其库存成本明显高于新小麦,新小麦质量受损程度将直接影响后期产区质优新小麦的价格空间,市场主体心态的变化将进一步影响其后期市场行情走势,后期仍需密切关注主产区天气情况、新小麦质量受损比例以及托市收购进展情况等。

  受主产区新小麦质量大幅下降预期影响,市场主体对新小麦有效供给能力担忧情绪明显升温,国内强麦期价6月6日出现大幅度上涨,其中郑州商品交易交易所强麦1609合约期价报2720元/吨,单日上涨50元/吨,涨幅1.87%,最高价2742元/吨,1701合约期价报2743元/吨,单日上涨68元/吨,涨幅 2.54%。预计未来10天,国内西北地区东部、华北等地有阵性降雨,南方降雨将在6月9日后再度增强,江南中南部累积雨量有50-80毫米,部分地区有100-150毫米,预计6月14日至23日西北地区东部、华北等地仍多有降雨,累积雨量一般有10-30毫米,西南地区东部、江淮、江南累积雨量一般有40-70毫米。(作者:张春良)来源:微信公众号布瑞克农业数据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