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产业经济 > 正文

中日乳品发展轨迹的差异

2016/6/23 17:33:28 来源:第一财经网

“日本最初其实跟中国一样,没有什么牛奶制品,从20世纪50年代日本政府开始决定发展奶牛产业,他们采取的策略是保护本国的乳制品行业,鼓励人们喝本国奶,给本国奶一定的政策保护,巴氏鲜奶便是在那时候发展起来的,”新华社特约分析师宋亮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

宋亮对本报记者说,像在日本、台湾这些地方,其乳制品的发展轨迹与中国其实是很相似的,开始的时候都没有牛奶,只是在部分地区有提供低温鲜奶。后来随着行业慢慢发展,开始有常温奶,培养了民众饮奶的习惯。之后再随着城市化发展以及民众对乳制品的要求越来越高,逐渐由低温乳制品代替了常温乳制品,“中国现在也在走类似的道路”。

中国乳业市场一直存在南北差异,北方的产奶较南方多,常温奶便成了当年培育中国民众喝奶习惯的“妙招”,来自内蒙古的伊利、蒙牛便是通过全国销售常温奶一跃而起,成为国内乳业巨头。

其实,日本经历从常温奶转喝巴氏奶的过程也持续了十余年,在这个过程中,政府引导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日本人一开始喝牛奶也是喝常温奶为主,但当时为了保护本国乳业的发展,开始鼓励孩子喝巴氏鲜奶,之后又有相关的政策鼓励老人喝巴氏鲜奶,最后引导了民众以喝巴氏鲜奶为主的消费习惯”,宋亮表示,低温食品工业代表了食品最先进的一面,不光是鲜奶制品,日本很多食品都是使用低温保存,以乳饮料为例,虽然也可以常温保存,但其实对乳制品的营养、口感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逛日本市场时也看到,在常温饮料货架上,日本提供的饮料种类以百分百果汁、矿泉水以及碳酸饮料为主,低温货架则提供鲜奶、乳饮料、酸奶以及不同功效的功能性饮料,无论是品种以及数量,都远远少于中国超市货架上陈列的相关品类。以巴氏鲜奶为例,日本超市提供可选择的品牌不超过5个,而在中国超级市场,可提供的品牌数量甚至会超过10个。

中国奶业协会加工专业委员会副主任顾佳升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参考日本乃至其他国家的乳品行业发展经验,中国乳业一直在强调国情特色,未来国内乳业发展的趋势是也是两者(指常温奶、低温奶)并存的。

但在宋亮看来,虽然国情不同,但日本乳业的发展历程是值得中国借鉴的,包括他们如何鼓励本国人喝巴氏奶,如何推广他们的学生奶计划,“其实日本在上世纪60年代也出现过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中国可以借鉴日本是如何处理这些危机事件的,当然现在的情况比当时复杂多了,网络时代下,消息传播的渠道也越来越多了”。

“在目前来看,相比日本市场,中国在科学消费乳品的宣传上还是很不足,比如在政府层面对喝奶教育、乳制品认知的宣传力度仍然不足”,宋亮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目前在乳制品方面的公益宣传主要由乳协负责,“这些宣传还仍未上升到政府层面,因此在教育推广上,未达到一定的高度。此外,在乳业危机事件发生时,在处理协调上也有欠缺的地方。其实,政府层面上多做宣传教育方面的工作,在乳品行业出现危机时,才会让民众有辨别真伪的能力。”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