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综合报道 > 正文

“保健酒”里下猛药 200亿产业背后:非法滥用伟哥(2)

2016/6/24 11:12:45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比如,减肥类产品中经常添加的西布曲明,具有抑制食欲、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等副作用。虽然一度在全球86个国家得到上市批准,但2010年,这种风靡一时的减肥药成分,在欧盟、美国、澳大利亚、中国等地区相继被宣布停用。

丁卓平就目睹过违禁减肥药的“威力”。几年前,一位整日无精打采的学生引起了她的注意。一次,离上课还有两分钟,其他同学正飞奔向六楼的实验室,这位女生却一屁股坐在了一楼的楼梯口。

“你怎么了?快来不及啦!”丁卓平催促。

回答她的,只有对方呆滞的眼神。

事后,丁卓平得知,该女生为了“求瘦”,执著地迷信减肥药所带来的效果。不久之后,因为服用减肥药产生了严重的抑郁,该女生最终被迫退学。作为中枢神经抑制剂,减肥药中非法添加的西布曲明不仅容易导致冠心病、心脏病,严重的可造成抑郁。

比单一药物毒副作用更可怕的,是联合用药。北京市疾控中心曾对全国抽检保健食品中的化学药物进行检测。调研者惊愕地发现,为提高产品效果或是躲避检验、降低单一药物含量,有些产品甚至同时使用了3种化学药物。

“药物间的相互作用,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更加严重。”在一篇名为《保健食品违法添加药物状况及管理对策》的论文中,研究者警告。

灰色利益链

“保健食品非法添加,这是暴利驱使下的冲动。”王大宏总结。

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给南方周末记者算了笔账:1克西地那非的价格约为0.8元,买得多还可以优惠。这种原料百分百溶于酒,一般每100克酒中添加80-120毫克。“即便10斤保健酒,也只需要0.8元的西地那非,成本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该人士表示。

2015年5月发生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的“金锅功夫酒”案,正是如此。

柳州市食品药品稽查支队调查发现,提供配制酒原料的桂坤酒厂,把含有西地那非和葛根粉的粉末放进几元一斤购买的原料酒里勾兑。按照西地那非的用量和价格计算,每瓶酒只需0.25元的药物成本,而每瓶“功夫酒”的售价高达四十多元,利润相当可观。

那么,保健酒企业的非法添加物,究竟从何而来?南方周末记者在一些销售化工产品、食品添加剂的网站上找到了答案。

在国内一家知名的B2B电子商务平台上输入“西地那非”检索,赫然显示出数百家来自河南、湖北、陕西等地的经销商。除开一些小化工厂或中间商发布的供应广告,亦有商家售卖西地那非的配方工艺。对方宣称,可提供详细的原料配比,要价仅200元。

南方周末记者假扮酒厂采购人员,咨询了一家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销售人员李某。对方介绍,其公司的西地那非产品分为“食品级”和“医药级”两种,前者是公司自己用西地那非原料和其他物质调配而成,纯度相对较低。“买医药级的吧,虽然贵一点,但纯度达到99%以上,更安全。”李某建议。

他介绍,“医药级”的西地那非是从印度进口的,在印度是合法销售的药品。公司的西地那非一部分卖给酒厂,有的是买去添加进保健品,有的做成胶囊在性保健品店售卖,“上周,一个做保健酒的大客户一次性买了近100公斤!”

“按200毫克兑1斤酒的比例,喝完几杯后,会有血管膨胀兴奋的感觉。”刘某说。他建议南方周末记者先买100克试用,如果效果不错,公司再大额发货,交易过程“绝对保密”。不过,刘某婉拒了开具发票的要求,“外头查得严”。

该公司的采购平台信息显示,其所售产品为甲磺酸西地那非,推荐服用量为50-100毫克,建议东方人的服用量为120毫克。公司信息还宣称,52%的人在服用30分钟后起效,82%的人在服用1小时后起效。

“作为原料药,西地那非不应该由这类没有药品经营资质的企业销售。”丁卓平说。不过,倘若以化学品的名目销售,西地那非并不在食药监系统的管辖范围内。

丁卓平长期从事化合物分析。在她看来,只要是已知的化合物,以现有的技术手段,检测出非法添加并非难事。

不过,西地那非类化合物的“家族”正日益壮大——化合物还在不断增多,且基本都是在原结构基础上的修饰和改造。大多数衍生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尚不为人所知,这也给检测增加了难度。

而食药监部门查处保健酒违法添加另有办法。他们的突破口,有时源自商家声称的“有效”。

2014年,湖北省建始县食药监局执法人员无意中得知,当地九道泉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生产的“帝樽酒”颇受欢迎。有消费者反映,“帝樽酒”好喝,有壮阳作用,但有时会觉得心脏不适。执法人员开始警觉,并“重点关注”,果然发现了非法添加。

缺失的规范和标准

尽管年销售200亿元的市场规模并不耀眼,但保健酒行业30%的增长速度却让人刮目相看。继白酒、啤酒、葡萄酒后,保健酒有望成为国内酿酒行业的“第四极”。

不过,翻开案卷,保健酒非法添加西药的案件却并不鲜见。

2014年,湖南岳阳警方和食药监部门联合查扣了非法添加西地那非的假冒保健品5万余盒,总涉案货值超过1.16亿元。

2015年7月,51家企业的69种保健酒、配制酒,因为违法添加化学物质,并在产品名称、标识、标签上明示或暗示壮阳、性保健等功能,上了食药总局的“黑名单”。根据食药总局通告,19家企业被移送公安机关进行刑事犯罪侦查。

“缺乏规范政策和行业标准,成了保健酒行业潜藏的阴影。”《华夏酒报》副总编刘震东认为。

目前,保健酒并没有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清香小曲酒、大曲、黄酒都可以用来调制保健酒,中药配方更是复杂,不同的保健酒品牌应用不同的配方,各自选用的药材品类也不一样。产品的特性多、共性少,制定统一技术标准难度很大。

大量“散兵游勇”式的小企业寄居在行业内,以仿造品牌为生,捞上一票后很快便销声匿迹。在某电商平台,一款黑龙江生产的保健酒,店家宣称含有32味药材,而功效中竟然出现了抗炎、解毒、护肤等说法,甚至宣称对病后脱发、神经性官能症也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御医秘方”、“安神补脑”等宣传语,更是给保健酒披上了神秘色彩。

监管部门似乎力有不逮。一位基层的食药监局工作人员告诉南方周末记者,网上售药具有地域不确定性等问题,对买卖双方的身份很难核实,“即便搭上周末和8小时以外的时间,也顾不过来。”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