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食品安全 > 正文

紫菜调料包掺入工业盐 南安70岁无良老板获刑2年

2016/8/5 10:16:00 来源:泉州晚报

▲核心提示

泉州晚报社APP-泉州通8月5日讯 (记者 吴志明 实习生杨平 通讯员 周远红 林小华 文/图)明知工业盐不能用作食品添加剂,黑心老板颜某却在制作紫菜调料包时掺入工业盐并用于出售。近日,颜某因犯生产、销售有害食品罪被判处有期徒刑2年并处罚金2万元。市盐务部门提醒市民,应到正规的商超购买食盐及调味品,慎买流动摊贩售卖的散装盐。工业盐冒充食用盐有哪些危害?部门在监管时有何困难?市民该如何辨别工业盐与食盐?对此,记者进行了调查。

【案情】 调料包掺加工业盐 七旬老板获刑两年

2015年3月,位于南安水头大盈村的两间店面被人租去,开了家小作坊,从事调味包生产。平日里,小作坊的门只开一条小缝隙,从中只能窥见有一两名工人在里面忙活着什么;而每隔一段时间,就有陌生男子到作坊门口来运货。这些颇不寻常的现象,引起了旁人的警觉。

去年8月14日,根据群众举报,南安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水头所、南安市公安局治安大队、南安市盐务局联合行动,对这处用工业盐加工调味料的“黑作坊”进行查处。执法人员到达时,1名工人正在将外包装印着“执行标准GB/T5462—2003”等字样的工业盐与辣椒粉等原料加工搅拌,工作间内还存放着成品调味料、工业盐原料。执法人员依法对“黑作坊”及库存产品进行查封、扣押,并对负责人颜某进行询问取证。随后,颜某因涉嫌犯罪被刑拘。经鉴定,送检的工业盐样品碘含量<0.5mg/kg,不符合相关要求,为不合格产品。

颜某交代,他雇人将辣椒粉、味精、白糖、鸡精、工业盐按比例搅拌后制成调味料再分包,其中工业盐是他向一外省籍男子购买,共购进10吨。加工好的调味料以每吨1200元的价格出售,主要用于紫菜调料包。

据了解,颜某是晋江人,今年70岁。曾因违规购买食盐,于2004年4月14日被晋江市盐务局处责令改正、没收违规食盐18吨、行政罚款1万元;因擅自购销工业盐,于2011年1月20日被南安市盐务局处责令改正、没收工业盐16.8吨、行政罚款3960元。

近日,南安法院审理后认为,颜某在生产销售的食品中掺入有害的非食品原料,其行为已构成生产销售有害食品罪。颜某曾因违规购买食盐,擅自购销工业盐,两次被行政处罚,后不思悔改继而犯罪,应酌情从重处罚。为此,颜某被判处有期徒刑2年并处罚金2万元。

【警惕】 工业盐冒充食用盐 每年执法都会查到

8月4日,市盐务局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最近几年的执法中,他们每年都可以查处到工业盐冒充食用盐的案例,主要出现在餐饮店和工厂食堂、酒楼等场所;而食品加工业中,如生产调味品调味包,生产腌制品如腌制水果、蔬菜以及渔业加工等的一些厂家和小作坊,也存在用工业盐替代食用盐的现象。

为何屡见工业盐“变身”食有盐?盐务人员给我们算了一笔账:工业盐一吨一般三四百元,食品加工用盐则要七八百元,小包装碘盐一吨更是高达两三千元至四五千元不等。显然,其中存在不小的差价。为了牟利,个别厂家和小作坊就铤而走险,用工业冒充食用盐。

该负责人表示,食用盐分成两大块,食品加工用盐和小包装碘盐,以前曾不同程度存在假冒产品。近几年,盐务部门加强整顿打击,现在情况不断好转。

【缘由】 违法成本低屡回潮 监管难度相对较大

泉州市盐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我国对食盐仍然实行专营管理,即食盐的生产、批发和运输都必须经过审批发证。

该负责人坦言,小作坊场所隐蔽,不少位于农村或边远地区,有些还是无证经营,白天不加工晚上作业,给监管带来了不小难度。即使有被查处的,但因为要达到一定数量才能入刑,很多只能予以行政处罚。因违法成本低,不少小作坊主往往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即使被查处了,也会另择场所重新进行加工。

市食药监局相关工作人员表示,商家道德缺失是监管难的重要因素之一,就好像前案中的颜某,此前已经被相关部门处理过两次,但为了利益依然铤而走险。此外,工业盐和食用盐用肉眼确实不太好辨别,检测上也有一定难度,同时犯罪分子的手段比较隐蔽,方式不断更新,这也为监管增加了难度。

该工作人员呼吁,广大市民参与进来,全社会共治,一旦发现食药安全违规违法行为,可通过“12331”全国统一投诉举报电话举报。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